--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9/12/24 11:41:55
-- 【伫立黄昏转文】晴耕雨读的感悟
原创: 王利军 兵营墙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晴耕雨读的感悟001.jpg
同往时的周末一样,吃罢晚饭,带上一周的日用,坐上通往郊外的944路公交车,目的地自然是落座在“花家地车站”的中央美术学院”。
华灯初上,街店的脸额上虹灯闪烁,矗立在隙地上的广告牌赫然醒目,长长的车阵望不到头,两侧行人潮水般涌动…… 侧身站在公交车上,紧握着横杆上的抓环儿,眼睛没有目标地随意张望,心情渐渐放松……
前行中,一手秀美的行书蓦然跃入眼帘,我眼睛一亮,情不自禁回头,经仔细辨认,发现是“晴耕雨读”四个字。出处是一座茶楼,茶楼主人抬出既是劝醒又有诗情的四个大字装点门面,足见用了一番心思。想象着茶楼主人留着一撮干净考究的“山羊胡”,鼻端上架着一副不带边框的近视镜,镜腿下还垂着一根细长的链子,见到来客躬一躬腰身,然后谦卑礼貌奉上一句“来了您的,请上坐”;茶楼的装饰一律是中式的古色古香,四壁悬挂着团扇造型的名人字画;不显眼的角落里,一柱檀香火头儿如莹,悠悠的檀香伴着缭绕的青烟向四周弥漫,让雅性十足的茶客还未品茗,身心已被浓郁的茶庄氛围沐浴了一拨……联想至此,心情大好,忍不住再次回头,却发现“晴耕雨读”已湮没在万家灯火深处…… “晴耕雨读”,多么耐品耐赏的妙词佳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晴耕雨读的感悟002.jpg
先人们用文字形象描述了远古时代的生活场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致的意思应是,劳作是农人的本分,却也受到环境制约,“日落而息”就是,再若遇上刮风下雨,劳作更为不便,民间有句“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正是由此生出的俏皮诙谐,似乎遇上连绵不止的阴雨天气,耕农们不仅无事可做,还可能滋养出毛病。 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比,“晴耕雨读”既传神传意、又赏心悦目。
用劳作改善生活,以读书升华生活;晴好的天气下地,下雨的日子读书,这相得益彰的生活美图,多让人心向神往啊。 闭目想象,由不得自陶自醉:细雨朦朦的窗外绿树摇曳,风声雨声交织相伴;碎玉般的雨珠顺着茅檐的草尖滴答作响,仿佛是天籁酿制的醉美音符轻轻叩敲心灵;绝好的意境里。翻开圣贤们的《论语》、《尚书》,徜徉沉迷于深邃的思想长河……意犹未尽,天光放晴,扛起锄锹,田间耕耘,用挥汗如雨的劳作体味书中意涵,于身心何等有益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晴耕雨读的感悟003.jpg
回到公寓,看到砚台旁摆放的闲章“今生无田食破砚”,不由得添了想法。我等也算舞笔弄墨“文化人”,但生逢太平年景,并无“无田食砚”的窘迫,即便几支毛笔是耕耘的锄把,几张宣纸铺开田园一隅,只要契而不舍,笔耕不辍,何愁人生无趣,风景不美,田园不沃?再拿“无田食砚”说事儿,实在矫情。
古人生活简约质朴,得的少,失的就少,心中杂念自然也少,“晴耕雨读”就是最形象贴切的注释。
因为能在少打扰的环境里静心读书,潜心做事,古人们身心愈发投入,积淀愈发深厚,意念愈发纯朴,功力愈发坚实,写字作画全神贯注,自然天成,难怪杰作涌现,后人难追,也难怪白石老人面对古人发出“时人无争”的感慨…… 身为作画之人,就当躲进“晴耕雨读”的陋室,感悟古人清苦,揣摩先辈心态,以不争不攀的精神埋头做下去,惟如此,方可能成全艺术,再成全自我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晴耕雨读的感悟004.jpg
王利军: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2010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家,被中国美协聘请为专家评委。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大型美展及各类名家提名展和学术邀请展。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国家各级美术馆、博物馆、驻外使领馆及个人收藏。
中国画代表作有《破晓》、《赶海》、《警报》、《姊妹》、《火红的歌谣》、《海风》、《长航日志》、《雪海国魂》、《惠安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