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wbe.jrlm81.com/bbs/index.asp)
--  原创园地  (http://wbe.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22)
----  故乡的 涝 池  (http://wbe.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22&id=184013)

--  作者:75中山虎
--  发布时间:2013/11/27 18:00:28
--  故乡的 涝 池

故乡的池塘

 

文/中山虎

 

       故乡过去有一个大池塘,位于北堡子与半个城两村之间,村里人都叫它“涝池”。它的面积约有二、三亩地之大,形状是两头尖中间大,活象一条大鲤鱼横躺于两村中间。犹如江南水乡的一个湖泊,点缀家乡的风景,泽润千古旱塬的黄土地,又为群众生活用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两村人同属一姓,同族同宗耶,共享一池之水。试想当年靠天吃饭的年代,一个“水”字了得,此乃生命之源也!

当春暖花开之季,池畔杨柳成荫,柳絮飘飞,紫燕弄水,牛马饮畜个个骠肥体壮。那样的情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可是,涝池早已被填为平地,变成村民庄基住宅了。这是人为破坏了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而家乡失去了一道景观,实乃可惜矣!

      据老年人讲:池塘北岸上过去有一座古庙宇,有人说那是一座 “龙王”庙,有人说那是一座“水王”庙。这两种上法似乎都有理。何谓“龙王”庙之理,龙出自于水,至此之缘故吧。古代神话中,龙、凤、麒麟、龟,故称四灵,而龙乃四灵之首也。中华民族古有龙之传说,以信奉龙为图腾。传说龙王能呼风唤雨,兴云布雾,有无所不能之职。所以龙王有治水之能耐,这样就成了民间普遍的传说了。龙王还能为人消灾除患,降暑灭炎,使人不受酷热烦恼。所以人们在池塘边修庙宇敬龙王,其理不言自明了。再说何谓“水王”庙之理,据考证史书之言:“水王”实乃古代的共工氏也,他是中国上古传说的人物,并非是神。据说共工氏姓姜,炎帝之后代,即神农氏,又是治水的世家,他是发展农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的古人之一。共工氏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也。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即土地之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皇)天后土在上”,就指的是他了。由此可见,人们在池塘边修建“水王”庙,其理便十分清楚了。然而古庙宇早已被扳倒了,故此景点消失殆尽,现只能成为一种传说的故事了。

       村里老年人还讲:古池塘里以前长有两棵老槐树,谁也无法说清它的生长年代。那两棵古槐老人称它为两个“龙角”,喻意为龙王之角也!据说老槐树特别高大粗壮,三个人伸长胳脯也撸不住它,足足有碾盘子那么粗壮。树身高大冠入云霄。据说去礼泉县城站在门楼子上,一般眼力好的人举目向南遥望,都能够看见二十五华里外的槐树梢子。那两棵老槐树属于村里的官树,自然就是全村民众的集体财产了。

听我爷爷说,村上将那两棵槐树出卖时,我们家买了其中一棵。我们家用槐树木料做成农用家具了,其中打造一挂大车,一辆土箱车,一辆单轮车,还做了一个磨盘子等,而且木料还没有用完。其中用槐树的一枝梢股,锯下一截直接就做成井上辘辘了。它的直径约一尺二寸粗壮哩!可想而知槐树本身粗壮啦。

       再说涝池里的趣事吧!涝池是农村妇女常洗衣服的地方。因为我们那里水井一十八丈深,过去没有自来水呀!所以妇女们嫌在家洗衣服浪费了水,便宁肯多走点路去村外涝池洗衣,一则放风一下,观赏村外景致,既能用上汪水洗衣,又能搭伙成群在涝池打趣说笑一番。于是,涝池水边就多了一些欢声笑语。

      某日,池塘畔有几个妇女洗衣服,个个将长裤子挽至膝盖处,外露出两条白嫩细长的精腿。不一会儿,村有一小伙子来到涝池挑水,边看到女人那美姿色态,不免有点情动如痴,他便顿生怪招,想挑逗那几个娘们。他怕被娘们发现了,便快速地躲避在一棵大柳树背后。又随手捡起一块石头,猛的投向水中漂去。他本意是想吓唬娘们一跳,不料他的瓢水手艺不高。只听得扑通!一声,结果瓢石投在了一位中年妇女面前,向那个女人溅了一身水花。莫料那个女人原来是他的二嫂子,可没有饶了他的一次捎情。那女人身形甚为剽悍,动作麻利快活,即起身噔!噔!几步,迅疾沿池边跑上前去。她二话没说,一把揪住那个小伙的头发,拧住耳朵,三下五除二,就把他拖下水中了。那小伙见势不妙,张口便叫:二嫂!二嫂!我不是有意向你撇水呀!那女人一声令下,喊道:“姊妹们:向他擭水!擭水!几个娘们便停下手中活儿,一齐擭起了水。霎间那小伙浑身湿透了,活像一只落汤鸡。就此惹得一群妇女们站在池边,发出叽叽嘎嘎的喜笑声……

       记得秋夏之季,天上下起大暴雨之时,池塘里积水爆满,齐岸相平,就象一个小湖泊的样子。这时正是村里小伙子们玩水的好时机,村里很多人都站在涝池岸边,观看满塘池汪水的景象。因为我们那里属于渭北旱塬地区,那里的人们从来惜水如命一般,常年也难得一见那么多的汪汪大水,实在是机会不多之缘故呀!再看村里那些青壮年,他们就象鸭子见水的喜悦一样,一个个扑嗵!扑嗵!跳进涝池汪水里,活象一条条入水的鲤鱼一样,在水中撒着欢子,戏水玩乐,漂水荡漾。其实他们谁也不会游泳啊!有的像狗爬式的乱抱,有的像漂黄瓜式的两腿乱蹬,无不快乐。他们那种望水止渴的劲儿,至今那种现象还留存于我的脑际。

        我们村庄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走向,一旦遇到天下大雨时,雨水便从四通八方都流进涝池,满池积水齐岸相平,便穿塘而过又向村东流去,拐个大弯流向南壕里面。这时村里的大人小孩,妇女,老汉,老妪都跑到涝池岸边,南壕路边去观看汪汪大水。真是“旱鸭子”如同见了长江大水一般,岂能不嬉戏欢闹一番呢!

       冬季池塘结冰了,正是小孩子们学滑冰之时。我小时候,就和伙伴们到涝池学滑冰,有一年滑冰不甚小心,结果掉进冰窟窿里了,险些儿丢掉我的小命,吓得别的小伙伴都逃跑了。可是我当时根本就没有胆怯,忽然发现冰窟窿边沿有一枝被冻住的柳树枝,被冻得特别结实。我便灵机一动,奋力抓住柳枝儿才从冰窟里爬了出来,幸免那次没有被水淹死,保住了一条小命。其实也吓得我哭着跑回家了。结果我父亲非但没有宽慰,却挨了他的一顿狠揍。那次落冰的遭遇使我旷课了,还受到老师一顿严厉批评,教训之深刻呀!

      虽然古塘池水如今看不到了,可是,我上完小时,1960年春写过一首《柳笛》诗为证:以诗自讽矣!

鹅黄上柳可作笛,池畔玩童最先知。

少龄不思学堂路,但记古庙读史书。

      1962年春荒之季。我看见社员牵着瘦牛,赶进塘饮水之时,柳絮如雪纷飞。吾父赴甘肃省清水县以旧衣换粮度日,触景生情,习作一首《春怨》之诗:

白絮满塘雪飞柳,水黑浅池饮瘦牛。

早春人怨乍又寒,无奈寻粮走甘州。

       时光轮转到八十年代,家乡修建起一座自来水塔。从此农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村民们再也不从二十丈深的水井里搅水了,也不为费力扳辘辘而犯愁了啊!

                                                                   2013年11月27日,写于咸阳


--  作者:五行真人
--  发布时间:2013/11/27 18:58:56
--  
老兄好文采,拜读了!
--  作者:杨迎春风
--  发布时间:2013/11/27 19:32:36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故乡池塘,趣事多多。好文章,深赞,顶起!
--  作者:坐看云起
--  发布时间:2013/11/27 20:28:11
--  

楼主一篇好文章,勾起心底的记忆。

--深赞。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13/11/28 11:24:07
--  
涝池不在了,对涝池的记忆却深刻无比。赞了!
--  作者:绿洲
--  发布时间:2013/11/28 19:50:10
--  
好文章,拜读了!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3/11/29 13:23:24
--  
贴近生活,欣赏了。
--  作者:大河
--  发布时间:2013/12/3 10:36:22
--  

分享战友的精彩、公司战友的情怀!

文笔,钦佩!


--  作者:金沙湖
--  发布时间:2013/12/5 22:43:23
--  
欣赏了,美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