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wbe.jrlm81.com/bbs/index.asp) -- 原创园地 (http://wbe.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22) ---- [原创]嵩 山------当下中国领先发展的事项 (http://wbe.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22&id=442540) |
-- 作者:崔恒岳 -- 发布时间:2025/2/7 12:29:50 -- [原创]嵩 山------当下中国领先发展的事项 当下中国领先发展的事项
第一件,11月14日上午中国工业协会消息,我国新能源汽车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这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全球减排事业的一座绿色里程碑。在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人类当下生活和子孙后代福祉之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自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是对全世界绿色转型和气候安全的重大利好。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去年“世界可持续交通运输日”指出,交通运输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1/4,陆、海、空机动交通运输所用能源的91%来自化石燃料。这意味着出行工具的低碳化发展对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一个有趣的关注点是:不少参加“China TrayeI”的外博主,都对中国街道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感到惊讶。通过大规模推广新能源车辆,中国不仅在国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空气污染,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进程,助力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实现“绿色出行”。如果算上中企在海外的工厂,中国新能源汽车对世界的贡献远不止在国内年度迏产1000万辆的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为世界减少碳排放约5000万吨,今年的减排量贡献将更大。 1995年,中国第一台纯电动汽车诞生,被取名为“远望号”。站在1000万辆这一里程碑前往回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之快,用“跃升”毫不为过。从2013年产量仅1.8万辆,到2018年年产量首次超过百万辆级,到今天达到千万辆级,指数级的增速不仅体现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也如实反映了产品强劲的市场需求。2022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3%33.9%,呈现产销平衡、供需两旺的态势,而绝非“过剩”。放眼全球情况也类似,去年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高达35%,而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 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是体系化的,不仅把“绿色”打造成优质产品和完整的产业链,也将“绿色”打造成时尚理念和先进生活方式,并与世界平等分享。目前,中国消费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过去10年间,我国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中国风电、光伏、动力电他、新能源汽车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众多国家用上清洁、可靠、负担得起的能源。这对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尤为重要,特别是面临着资金和技术双重挑战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千万的“绿色里程碑”里,有着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大国担当,也蕴含着新时代南南合作的惊喜潜力。 1000万辆不是终点,依据全球减排的优先目标配置技术和资本,是气候合作的应有之义。事实上,在中国新能源车这十年取得的进步中,特斯拉的“鲇鱼效应”不可忽视。如果相关国家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发展绿色产业和贸易,相信世界的下一个“绿色里程碑”将更快到来。以上是当下中国引领世引领世界发展的第一件亊。
|
-- 作者:崔恒岳 -- 发布时间:2025/2/7 12:30:28 -- 第二件,无人机在珠海大放光彩。小型或微型无人机属于典型的“低慢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以肆意闯入飞行禁区;它可以采购零件自行组装。军事领域的此类无人机,实战威胁并不小。如中国电科28所推出的“天穹”综合反无人机作战体系,就是将雷达、光电、电子侦察等多种探测手段,与激光、微波、电子干扰、导航诱骗、高炮、防空导弹等多样化的拦截手段结合起来,再根据不同场景的特点,灵活编配和综合利用各类有源、无源探测资源及软硬杀伤手段,建立分布式探测和协同火力打击网。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无人机目标,“天宆”无人系统也针对性地准备了不同应对手段;电子干扰、导航诱骗主要用于切断小型或微型无人机的控制手段,使其失效坠毁;激光武器反应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适合击落中小型的单一目标;微波武器距离远、抗干扰强、可以面杀伤,能有效应对集群目标;此外再结合防空导弹、近程单炮和便携式导弹,拦截多种类的来袭空中目标。据称,该系统已经实现国产反无装的体系化出口。 |
-- 作者:崔恒岳 -- 发布时间:2025/2/7 12:31:09 -- 第三件,本届航展上最受关注的位于中国兵器馆的飓风300、飓风200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这次参展的两款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配备有体积庞大的微波发射阵列天线,采用车载机动部署模式,具备独具作战能力,也可以接入整体防空网络依托其他平台的探测数据实施更有效拦截。现场视频显示,这两种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平时会放平微波发射阵列天线,等到进入作战位置时才将其升起。这两种高功率都是定向微波武器。工作原理相同,释放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破坏无人机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使其失效或烧毁,从而达消除无人机威胁的目的。其中搭载于轮式装甲车底盘的飓风2000越野能力更好,适合为机械化部队提供伴随式野战防空掩护。而8×8卡车底盘携带的飓风3000体积和功率更大,适合执行要地防衘等任务。它们在执行防御拦截任务时,首先用车载小型探测雷达和光电侦测设备搜寻附近的可疑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性质选择是点杀还是面杀伤。相比当前激光反无装备每次只能描准一个目标,而且需要连续照射数秒的缺陷,高功率微波武器可以一次摧毁同方来袭的多个目标,甚至在雷达发现可疑“低慢小”空中目标但无法定位时,高功率微波武器不需要精确瞄准,只需要向可疑目标方向实施照射就可以击落目标。 在上一届珠海航展上大放光彩的激光反无武器,也推出了新型号。例如航天科工集团在本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反无装备中,不但包括了小型防空导弹、速射炮、电子干扰等多型装备,而且还出现了新型LW-60激光防御武器系统对无人机的硬杀伤距离不小于6公里,对光电设备的干扰或致盲距离不小于10公里,相比此前扬名海外的LW-30“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系统,其作战半径有了大幅度提升。 此外,还注意到一款“机动式综合反无系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进行静默侦察,原理与被动反隐形雷达技术类似,都是不主动对外发射电磁波,而是通过监视无人机穿过城市上空时,对广播无线电信号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识别无人机的位置。这种新概念反无设备不会像传统雷达那样发射电磁波,因此不容易暴露自身位置。当今出现了越来越多携带反辐射战斗部的巡飞弹或无人机,它们可针对地面雷达实施快速打击,因此这种静探侦反无系统的战时生存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当今微小型无人机技术和战法也在快速迭代,尤其是随着蜂群无人机技术的逐步成熟,未来微小型无人机将具备智能分工,协调作战的特点,传统防空系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本届珠海航展上出现的这些反无装备动态,其本质就是代表无人机技术的“矛”进步后代表反无人技术的“盾”也必须随之升级。
|
-- 作者:崔恒岳 -- 发布时间:2025/2/7 12:31:41 -- 第四件是中国无人艇高速冲击。本届珠航展还首次在第二展区 (斗门莲洲)设置了无人机与无人舰艇的演示:最显眼就是首次公开亮相的“虎鲸”隐形无人作战舰艇。它选择了充满科幻色彩的三体船设计,能够在排水量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更好的高速性能、航行稳定以及更大的水平甲版面积。“虎鲸”属于JARI-USV-A大型无人作战艇,全长58米,宽23米吃水深度为4米,满载排水量420吨,最大航速40节,最大续航能力达4000海里。相比之下,美国海军著名的“海上猎人”无人巡逻艇同样采用三体船设计,但排水量不过140吨,最大航速与续航能力都处于下风。“虎鲸”非常注重全艇隐形效果,它的艇首配备一部遥控武器站,不用时可以收入甲版下方并盖上盖版,以保证艇面光滑。“虎鲸”舰桥前安装有4联装垂直发射系统,而JARI-USV-A的模型显示,必要时可以安装12联装垂直发射系统。“虎鲸”同时还安装了多面相控阵雷达,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对海对空搜索能力。此外“虎鲸”艇尾的飞行甲版还可以搭载无人直升机执行反潜、巡逻等任务,这种“无人艇搭载无人叽”的模式,更充满了未来色彩。因此相比主要用途仅限于反潜的“海上猎入”,“虎鲸”多样化用途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尽管“虎鲸”无法在本届珠海航展期间展示它的长距离海上自主航行能力,但另一家中国无人舰艇企业--云洲智能公司的4艘无人艇组成的在无人船上表现出的高超水上机动能力,也足以证中国在无人舰艇的自主航行乃至智能协同方面走在世界前列。4艘无人艇首先以整齐化一雁行阵阵队横穿演示水域,然后开始组成并排、串联、S型、漂移过湾、36度回旋、高速对冲等各种队形,演元水上漂浮目标沖击、水上高速目标阻击拦截等任务场景。其中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3艘巡查取证无人艇抵近指定水域的漂浮目标后,在确认水域中央直径约3米的球状漂浮物为冲击目标后,3艘无人艇立即组成攻击队形,调整航向,向目标发起高速冲击,一击即中。 本次展出的无人艇都是云洲智能公司已经实现批量生产的成熟型号,这些现场演示内容展现了多种日常任务场景,背后体现了相当高度的协同作业能力。想要完成这样的动作,无人艇在接受任务信息后,首先会根据所在水域的风、浪、水流等环境因素,进行调整单艇运动状态及航行路线,再制定编队的策略,才能协同作业实现任务目标。
|
-- 作者:崔恒岳 -- 发布时间:2025/2/7 12:32:55 -- 第五件是中国量子科技领先势头还在加快。中国在量子技术、计算机专利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升至第一。今年1月投入使用的“本原悟空”量子计算机已完成133个国家和地区发送27万个量子计算任务。中国以3217件量子计算机公开专利超过美国2740件。中国企业飞速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十四五”规划,将科学技术自立和自强视为国家发的战略支撑。算力超群的量子计算机药物发现和原材料开发等领域被寄予厚望。应用于军领域,届时国防机密的破解将变得更加容易。量子加密通信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在理论上难以被破解的加密技术,中国在此领域的领先势头还在加快。截止2024年8月公开的专利数数量己达5544件,远超过美国的806件和日本的548件。“率领中科大研究团队的潘建伟教授在中国被称为‘量子之父’”。通过“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中介,中国建成了一条从北京由合肥再到上海全长2000公里的量子通信干线。 2024年11月21日 |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25/2/7 12:36:35 -- 好文章,为老科长点赞! |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25/2/7 16:51:35 -- 老首长紧跟当今世界科技新成果,结合国防军事热点,介绍产品和装备,让人感受到了科技强国,科技强军的滚滚热浪。深赞! |
-- 作者:五行真人 -- 发布时间:2025/2/7 20:22:57 -- 为老首长点赞! |
-- 作者:天星居士 -- 发布时间:2025/2/7 20:34:12 -- 为老首长点赞! |
-- 作者:颜竹凌 -- 发布时间:2025/2/11 13:41:54 -- 好文章,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