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wbe.jrlm81.com/bbs/index.asp)
--  67军战友之家  (http://wbe.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42)
----  姜文达丨不朽的战俘轨迹  (http://wbe.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42&id=441496)

--  作者:激越生命旋律
--  发布时间:2023/2/12 13:07:39
--  姜文达丨不朽的战俘轨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f7f6dac8ded4a9680a3f41a568a1a8b_noop.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c7da42ef61c4d2ab369daff20a3b741_noop.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朽的战俘轨迹

--记参战老兵595团9连战士姜文达

采访:马玉章

 

引子

 

夜深沉,四周肃静,繁星在浮云中闪烁。地处中国东部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南翼的海阳市一个小村庄中,一位盘腿而坐的50多岁光头的男人,仰望闪烁的星光,脑海中却浮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那眨眼的星星多像炮弹爆炸时散发的火光,受伤战友的呻吟,头顶上飞过炮弹的呼啸,身体附近枪声炮声的轰鸣以及笼罩阵地的浓浓硝烟,重复叠加滚动,折磨着他每一个夜晚,有时眼角挂住泪花,有时心里在流着血。就是睡梦中也经常浮现和战友们冲锋的身影……


--  作者:激越生命旋律
--  发布时间:2023/2/12 13:12:52
--  

进攻路上救战友

 

海阳县是中国抗击敌寇的“地雷战”的发源地,这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口口相传的英雄故事,嵌入这位一米八几的青年姜文达的心中,带着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励志当英雄干出一番事业光耀门庭的理想,于1984年11月份应征入伍,来到了坐落在山东省益都县(青州市)的具有光荣历史,荣立战功显赫的大功英雄595团,成为九连一名战士。

干农活出身的姜文达,身材魁梧,体高马大,绷紧的肌肉,给人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加上他刻苦训练,很快成为新兵班的佼佼者之一。严格的军事训练,频繁地战术比赛和步兵坦克车协同演练等,真正让他感到了火热的军营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亲似兄弟的大家庭,战友们各个都是生龙活虎,刻苦训练,勇夺标兵的优秀青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d67390ce2c484d89dd4e894490d70e_noop.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85年部队接到赴云南前线作战命令,连续一周的闷罐车运输和两个多月的山岳丛林地带的适应训练,于5月19日进入了阵地。21日就与敌人交上了火,打退了敌人初次进攻,取得首战胜利。不甘心失败的敌人,乘着部队刚上阵地,情况不熟的情况下又展开了新的进攻。

1985年5月31日,凌晨5点10分,越军突然对刚换阵地不久的我军防御阵地的那拉口地区进行了持续45分钟的密集炮击。5点55分,越军炮火延伸,越军兵分两路对211、156和166三个高地实施攻击。同时,在140、142高地实施佯攻。

坚守在高地上的官兵,英勇善战,奋不顾身地对越军进行还击。但是,越军在凶猛的炮火掩护下,以占优势的兵力和熟悉的地形,成功地占领了211高地的1、2号哨位。在211高地上面坚守的一个班士兵大部分牺牲,1号哨位的一名战士被越军俘虏,班长抱着敌人跳崖。与此同时,156高地表面阵地也被越军占领,7点51分,驻守156高地的官兵进行反攻,恢复了156的表面阵地。

佯攻142高地的越军先后三次组织以连规模的冲击,在我猛烈炮火的压制下被击溃,越军兵员死伤惨重,丧失战斗力被迫后撤。喘息后的越军,在炮火掩护下多次对142、156、166高地再次发起冲击,直到夜晚9点30分,全部被我军消灭,越军停止进攻。

这就是越军的“M-1”作战计划,按越军的作战意图,在142、140高地方向实施佯攻,然后重点出击我156、166、211高地,进而一举收复156、166、211高地。但是,越军在我军强大的炮火压制下和我前沿战士的英勇还击下,对156、166、142高地的攻击并未取得成功。但是,越军还是成功占领了211高地上的1号和2号哨位。

211高地并不大,与越军驻守的227高地接连,就像一个山上两个相连的乳峰。211上面就仅仅布置三个哨位,换言之,越军成功占领了211高地大部分地方。为此,七连快速出击,与敌人展开残酷的争夺战,夺回了3号哨位,正在扩大战果进行战斗。

211高地是1军在85年2月11日拔点的阵地,67军接防后,将这个阵地移交给595团防守。

此时,前沿各高地战斗异常激烈,越军正以营连规模反扑,战斗打的十分残酷。坚守在211三号哨位官兵伤亡惨重,阵地岌岌可危。晚上6点30分,按照团首长命令,九连向211高地增员,接替七连。

凌晨1点30分,9连到达262阵地后,营长谭德生和副教导员徐华文、副营长宋春雷随同到达。在262高地的团前指,603首长命令一是准备攻占211,二是机动增强前沿突击力量。

9连受领任务后,立即做准备工作。

3日凌晨2点30分, 9连由908高地屯兵洞向262高地和255阵地机动,准备夺取211阵地1、2号哨位。9连(欠3排)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火速向255高地开进,他们通过147高地绕过山坡到达255高地的山脚下。姜文达所在的班,在班长李林海的带领下,向255高地集结。遭到敌人炮火袭击,当场四人受伤,赵建辉腿部受伤。同行的营部卫生员宋立峰肩部受伤。清晨,刘召玉踩上地雷炸伤左腿,姜文达等人急忙给你包扎。在这次炮火覆盖中,姜文达的腿部也被划了一个口子,好在没有多大的伤害。

下午2时,9连接到拔下211高地2号哨位的任务。

此时,炮弹象刮风一样,呼啸着向211高地的前沿飞来,阵阵的爆炸声,掀起层层的气浪,硝烟弥漫笼罩着211高地。

看到时机差不多,突击队员开始行动,他们每人间隔2-3米,在浓浓硝烟的掩护下向前摸进……

随后,第二战斗组,班长李林海带着姜文达、姜丛先、张文贞接受增员任务。副连长黄启贵告诉他们,阵地上抢弹都有,你们背一些水和吃的东西上去就行了。

4日,凌晨1点多钟,负责增援任务的班长李林海背着两箱罐头,姜文达背着一桶水、姜丛先背着两箱罐头、张文贞背着两箱压缩饼干,他们间隔5-10米,冒着敌人的炮火从255高地向211高地摸进。他们在离开255高地下坡左转弯处,就陷入了敌人的炮火之中,空中炮弹呼啸着撕裂长空,山沟的机枪横扫,封锁去路,地上的地雷也被炮弹炸的频频爆炸,硝烟和夜幕裹在一起,原先看的线路,此时大脑里也荡然无存。

他们四个人只能在炮火中东躲西藏,利用炮弹爆炸时的光线,脚印踩着脚印,一会儿低姿,一会儿爬行,艰难地摸索行进的路线。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姜丛先猛地向前跑了几步,并转身看了一下身后的战友张文贞,却听到张文贞喊了一声“我的腿没有了”,姜丛先急忙摸回去,发现他的左腿被地雷炸掉了,鲜血在不停的喷涌。他用哆嗦的双手咬着牙关为他系上了止血带。班长李林海和姜文达也从前面跑了回来,又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包扎。姜文达说:“我身体好,把他背回去吧”。说话间,他就背起张文贞,鲜血染红了姜文达的衣服。此时,炮火更加猛烈,包扎好后的张文贞已经止血,他们只能把他放到大石头边上防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b4198de7a7647b49a5230b5f24fb581_noop.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次,战斗十分艰巨,哨位上十分需要增员。李林海说:“张文贞现在没有大问题,炮火太激烈,没有办法送回,我们先到哨位完成任务,到哨位后让军工来抬他”。姜文达又将张文贞背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山崖下面。其他战友也一起安慰张文贞说:“我们完成任务后再回来抬你”。

他们背上东西又加快步伐继续前进……


--  作者:激越生命旋律
--  发布时间:2023/2/12 13:20:40
--  

石缝藏身落敌寇

 

此时,炮火疯狂地向211高地飞来,密集的炮火在这边狂轰烂炸, 211高地山体上一片灰白,没有一颗完整站立的树干,处处都冒着浓浓的硝烟……

班长李林海等几个人背着东西,拼命地向阵地飞奔,可是密集的炮火轰炸,硝烟笼罩着阵地,根本也分不清阵地的方向。

敌人的炮火又一次向这边覆盖,巨大的爆炸声把阵地炸的在颤抖,密集的弹雨构成了强大火力网。在炮火覆盖的夜幕下,他们既找不到部队和211高地3号哨位,也搞不清方向,只能不要命的对前冲锋。

211高地3号哨所是我方固守211高地的必经之路,仅7连为拿下三号哨所,先后6名同志遇难,副班长周金银腹部中弹光荣牺牲,受伤30多人。因此,这个阶段固守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211高地3号哨位,无疑是十分重要任务。

3号哨位在211高地西侧的半山腰上,洞口朝向我方255阵地,直接受到相距30多米山顶的2号哨位(敌人防御)的威胁,必须要日夜保持高度的警惕,才能万无一失。

此时,李林海、姜文达、姜丛先三人在炮火和子弹的追击中,在山上转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211高地的具体位置。他们在炮火中拼命的狂奔,已经迷失了方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08c1c8befd94a43b7767e3df5610591_noop.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部队在哪里?他们在内心无助的呼唤。

他们在狂奔中,翻过了一个山坡,发现了前面有许多铁丝网和水泥桥。姜丛先感觉不对就小声问班长李林海:“班长,是不是路线不对,我们可能走错了?”。

正在他们仔细辨别方向时,突然发现一个人趴在前方10米远的大石头上喊叫:“嗨!嗨!”和叽哩咕噜的越南语。这是越南人的声音!“不好,我们跑错到敌人阵地,被敌人发现了”。机智的班长李林海一边模仿敌人的口音回应几句:“嗨、嗨”一边带领大家放下东西快跑。

此时,敌人的声音突然变大,惊恐地呼喊起来,好象在说,“中国兵上来了!中国兵上来了!”顿时,敌人机枪向这边扫射过来,手榴弹,爆破筒飞落在他们的前面。李林海腰部受伤,姜丛先身上多处中弹(战后评为二等甲级伤残)。在枪炮声中,三人惊慌失措,丢下东西,慌忙逃离,姜丛先不慎坠落十几米高的山崖沟里(爬了几天才回到连队)。

李林海、姜文达还在继续拼命狂奔,子弹在脚后乱飞,总算跑到一个石缝中隐藏起来。此时,他们身上既无武器又无食品,盯着眼前不远处的一条河流伺机逃生……

可是,他们连身在何处都不清楚,又向哪里走呢?敌人的机枪还在疯狂的乱扫射,照明弹照亮了整个山头。乱成一团的敌人叽哇乱叫,还不时打信号弹引导后方炮火覆盖。整个高地,炮声雷鸣、弹雨纷飞、硝烟弥漫……

坚守在洞口的5、6个敌人,将洞口团团围住,机枪在洞口周围扫射。敌我的炮弹都向这边炸来,密集的炮火,把石洞的外面炸成了粉末状,经常有碎片从上面的石缝飞了进来,牺牲的烈士也被炮弹炸飞。

李林海和姜文达依然与敌人周旋几天,在石缝里睡着了。他们在这个洞里坚守着,伺机脱出虎口,返回阵地。可是三天四夜过去,依然被敌人死死围住。不打炮的时候,他们都能听到越军走路的脚步音。几天没有进食,饥饿和洞里的寒冷,使他们体力严重下降,腰部受伤的李林海更是全身无力,姜文达也是饥饿难忍,冰冷的石洞,让他们颤颤巍巍。不久,敌人再次围攻,最终他们失去反抗的能力,无奈地落入越军虎口……

 


--  作者:激越生命旋律
--  发布时间:2023/2/12 13:26:06
--  

监狱禁闭蚊为伴

 

失去自由的李林海和姜文达被越军用电线死死地捆绑着,蒙上双眼,背靠背地捆绑在一个指挥所洞口的一颗树上。

此时,双方的炮火又密集地向阵地轰炸,敌人都躲进屯兵洞里,洞口敌人的枪口虎视眈眈地对着他们。密集的炮火在阵地上咆哮地狂轰,左右的爆炸声震耳欲聋。

在炮火的间隙,敌人押着他们连拉带拽,飞速地押送他们到当年越军关押美国人的边防监狱。押送的路上,遇到的敌人都对他们踢上几脚。

在监狱里,每人一个单间房子,敌人经过几次严酷拷打,轮换的进行审问,不让人睡觉,随时进行审训。姜文达几次在审讯的时候都睡着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a4e54756fa549adab84f3b5ca8729c7_noop.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br/>
敌人监狱

连续几天的饥饿,他实在坚持不住,就想喝一点水。一个敌军看到他可怜,就喂他几口水喝,并告诉他:你现在落实我们手中是回不去,连你的部队和你的家人都不知道你在哪里?

这句话似穿堂弹击中了姜文达的软肋。是呀,我最起码也要让部队知道我在哪?家中人知道我还活着。他开口说出家庭所在地和部队。可是,敌人却听不懂他的方言,连续换了好几个翻译也不行。最后来一位自称在青岛住过一段时间的越军,告诉他的同事们,海阳的地方话是很难听的懂,他的话地方语更重,也就更加听不懂了。最后,敌人没有办法,只能让他写家庭住址和所在部队。

因为姜文达是新兵,当兵才几个月时间,对部队和阵地的部署情况根本就不清楚,敌人也只能说他不老实,一无所获地把他关进了禁闭。

当兵才几个月,刚上阵地几个小时,连方位都搞不清楚,又能知道啥情况呢?

姜文达关在几平方的空旷小屋,一个床一个席子还有一个破蚊帐。可是,他困了却喜欢睡在地上,感觉地上干净一点。每天两顿饭,一次只有一量米饭从门洞里递进来,饥饿的他只能吃监狱草芽或湿土。几个月下来,他骨瘦如柴,腿上一拽皮多长。被蚊虫盯的身上起满了红疙瘩,再加上天气炎热,房间闷热,全身都是密密麻麻的红点子和痱子,奇痒无比。到了冬天就更加难过了,俘虏没有盖的,只有一身俘虏衣服,晚上冻得睡不着,吃不饱。饥饿又寒冷的姜文达每天晚上都被冻的蹲在墙角发抖。

可是,在姜文达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平安回去。他日夜思念祖国和战友,想念自己的亲人。

在这个艰苦的监狱里,他每天除了接受敌人的反动教育就是审问,搞得筋疲力尽。但是,只要有空,他就在房间锻炼身体。他告诫自己,一定要锻炼好身体,一旦身体搞垮了可就真的回不去了。好在放风的时间,还能看到一同被俘的班长李林海,也算心中有了点安慰。他们用眼神相互鼓励,增强信心,战胜困难。

在度日如年的监狱里,姜文达几次动摇逃跑,看到其他狱友逃跑被抓回来后,被打得遍体鳞伤,有的被打残,还有的被打死。他也只能无助地忍住,人在屋檐下听天由命,坚持锻炼,照顾好身体,早日回国。


--  作者:激越生命旋律
--  发布时间:2023/2/12 13:28:50
--  

怒夹狱警不惧死

 

在禁闭监狱里住了几个月的时间,姜文达被转移到河内一个监狱里渡过一段时间。1987年,他又被转到了一个相对条件好点的北太省监狱。

这个监狱比较大,人也很多,这里还有79、80、81、84年的俘虏,最多时有16个俘虏,最少也8、9人。有的说他们是边民,也有的说他们军人,而姜文达只知道7个战俘中, 67军4人、14军2人、福州军区有1人。

姜文达等战俘在这里服刑,每天都要去劳动,虽然累点,但可以偷吃一些像花生米和豆子一样的种子。有时候还可以从山上的地里拔一些地薯瓜吃,基本可以解决当天的温饱。

因为地薯瓜,姜文达还同敌人打了一架,差点丢了性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984574cae6f74c84883448b180d36914_noop.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姜文达一家人

 

有一次,姜文达在劳动中,从地里挖到一个地薯瓜,被一名看守士兵发现,就过来枪。姜文达一看急眼了,就和他争夺中打起来了。身材矮小的越军,被高大的姜文达摔倒在地。这时,一下来了一群越南士兵把他围了起来,那名越军士兵一看人多又向姜文达扑来,对他殴打。姜文达一看情况不妙,这下可能要完命了。说时迟,那时快。身材高大的姜文达,一个箭步冲过去,一下死死地夹住越军士兵的脖子,把人提了起来。十分恼怒地大声对翻译说:“如果你们再敢打我,我就夹死了他!”。

敌军看到姜文达发起火来,眼中露出凶狠的眼神。他们也胆怯了,只好认错,纷纷后退,姜文达才放下被夹的惊恐落魄的士兵。

晚上,敌人以让姜文达到一个房间了解事情的经过为由,把他关了一周禁闭。这次,可没有少挨揍,好在他命大,总算挺过来了,保住了命。

姜文达在这里忍辱负重地安心坐了两年监狱,长期的监狱生活,姜文达的头发变成了红色,身上起很多水泡。越南监狱也多次带他到医院治疗也没有效果。好在放风和劳动的时候也能和被俘的人员一起交流。大家团结一心,等待着祖国的营救。


--  作者:激越生命旋律
--  发布时间:2023/2/12 13:31:14
--  

跨入国门泪泉涌

 

就这样,姜文达在惨无人道的越南监狱里渡过悲惨的几年生活。1989年8月18日,总算迎来了生活的曙光。国际红十字会和中国代表团来看望他们。

祖国亲人的到来,让几位受到摧残的中国军人像久别的孩子见到了亲人,激动地几天都没有睡着。姜文达只有一个愿望,告诉部队的战友和祖国的亲人,我还活着,盼望早日回归祖国。

1990年2月15日,盼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到来了,当姜文达得知17日就要回到祖国,顿时悲喜交集,一秒一秒地等待回家的日子。

17日,战俘交换开始。越军给被俘的中国军人,每人换上一套崭新的灰兰色秋衣服,被送到广西中越边境。他们象离了弓的箭,恨不得一步跨过边界,回到祖国的怀抱。可是,姜文达看到中越边境的地面,用石灰画的分界线,双脚像灌上了千斤的铅石,迈不过去,激动的心情和喜悦的泪花,呆呆站着。我军接他的军官,伸手把他拉了过来。姜文达跨过那一步跨过那条线,瞬间泪水奔涌,失散的孩子总算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喉咙里发嚎嚎的大哭声。心中的委屈,像泄洪的滚滚急流疯狂地奔涌,却怎么也停不下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5c9f871fb554a09bd1ba14ffd681a4b_noop.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战友的血衣

姜文达等人将越方送的礼物甩掉,进行认真的洗漱后,穿上祖国提供的衣服时,激动的双眼再次充满泪花......

姜文达看到我方人员清理他们从越南随身携带的东西时,他用祈求的表情告诉我方人员:“那件血衣请一定给我保留,那上面有我战友张文贞的鲜血……”

回到祖国后,他们虽然骨瘦如干柴,面黄肌瘦,但是这一刻激动万分,就像委屈的孩子,嚎嚎大哭:“祖国,我回来了!亲人呀,儿子回家了”......

 


--  作者:激越生命旋律
--  发布时间:2023/2/12 13:32:32
--  

尾声

 

也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带回到部队后,姜文达等人被接回到部队休养。二个月后,他结束了审查。67军党委对姜文达在战场上英雄作战事迹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他在战斗中误入敌阵地被俘的事也给予理解;对他在被俘期间的表现给予表扬。并出具书面的政治鉴定。恢复了姜文达的军籍,补发他的战士津贴等,按照战士退伍处理。部队派专人将姜文达送回老家。当地政府对他也很重视,按照有关规定给他安排了工作,还给他发放参战补贴。从此,姜文达安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生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cb101c2c2404b50ad5b07daf1b14e0d_noop.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23/2/12 13:40:10
--  
好文章,为作者点赞!为姜文达点赞!
--  作者:如墨轻蘸
--  发布时间:2023/2/12 13:45:43
--  
英勇的战争场面,不朽的战俘轨迹,好文章!欣赏!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23/2/12 17:13:39
--  
应该正确对待战俘。为好文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