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近,笔者在收集编辑“老部队34师的故事”时,有战友专门给我发来资料,才得知上世纪70年代初还是文革的时候,咱们34师炮兵团在白湖农场时,曾经有过一个特殊的女兵连,说她特殊,首先是因为这个女兵连大多数都是一些“小女兵”,平均年龄16岁,连队主要担任炮团造纸厂(应该是12军设在炮团的造纸厂)生产任务;其二是这些女兵大多数是12军的干部子女,还有一部分是地方干部子女,在当时特殊环境下,主要是为了自主解决部队子女的出路问题;其三是她们的经历非常的艰苦,在这个特殊的连队里,什么样的苦活累活都干过,继承和发扬了革命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些当年天真烂漫的小女兵,不负众望,在军队这座革命大熔炉里,在生产建设的艰难岁月里,历经了人生最艰苦的锤炼和考验,最终百炼成钢,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40多年后,当她们再次相聚回顾这段经历时,一个个百感交集,心里有着说不完的话。
二班---- 秦克林班长
连里还养了猪、鸭子。我的好朋友胡玲玲与商玉凤负责养鸭子。在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年代,抹杀了女孩爱美的天性,她俩风来雨去,皮肤晒得黝黑,特别是胡玲玲外露皮肤在高温灼伤下一层层往下掉,脸蛋儿挂满了“乱布条”,【每每想到这,我鼻子就发酸】。辛勤的汗水终于有好收获。连队伙食开始好起来了。当连队快解散时,伙食费怎么吃好像都吃不完,一天早饭我吃了五个鸡蛋,把鸡屎味都吃出来了(哈哈……)。那时,“三忠于四无限”是我们唯一的骄傲和自豪。期盼、梦想、理想一样与私字有关的根本就不敢奢望。但女性特别是年轻的女兵本来就是一朵朵娇艳的鲜花,她们有天真活泼爱美的天性,师部放电影时,放映前的拉歌赛,扎着羊角辫的皇甫立云等大声喊到“一、二、三、快、快、快”!“一二、三、四、五、我们等的好辛苦”!银玲一般喊声使全师所有大老爷们不敢抗衡,我们拼命绽放心中的能量和快感。我们的逼人英姿成为电影场最亮丽的一道 风景线。连队的篮球场上,通讯员赵红抱着球东拍西投,嘴里不停唠叨“你他妈的,我他妈的”。【赵红、你好歹也是书香门第,怎么一点都不文雅】。
三班---- 许爱华班长
女兵连战士参加师里体育比赛,弱不禁风的曾路不知被谁选出参加投铅球。怎么也要换上唐九凤、梁利生他们吧。黄伟参加师宣传队演出的样板戏“沙家浜”出演沙奶奶一角,博得全师人的称赞。在这些愉悦的活动中,使我们心灵暂时得到放松,现实的烦恼因此而得以超脱。
六班---- 张长新班长
文/陈为民 班长
“南字127 部队造纸厂勤务连”,曾经是多么熟悉的番号,那是一段与青春、成长有关的岁月,那是一段多么久远的记忆,虽然短暂,却刻骨铭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那是我们起飞的地方。那时的我们身体虽已成熟,心智尚不成熟,懵懵懂懂的,凭着一股热情和纯真,承担着与我们年龄不相符的重体力劳动,比赛着谁流的汗更多,以不怕苦不怕累为荣。
在连队这个大集体中与战友们朝夕相处,培养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回忆起那两年的经历,眼前顿时就会浮现出许多的片段:想起张育军身体不好,王东琴小小年纪却很懂得照顾她人,在生活上予以许多的帮助;想起蔡陵渝像一个大姐姐,包容我的简单粗糙,全力支持和协助我这个小班长;想起栾梅红、邓红俊年龄虽小但从不甘落后;想起直率、干练的张宁娟提出建议而我常常反应迟钝;想起由于我的能力不足有时让班里的战友心情不畅;... ... 心里有N多的遗憾和愧疚。
我曾经是一个知青,所以到部队衔接的比较自然,没有很痛苦的过程,这点比年龄小点的战友要好得多。当过知青再到部队,那个温暖的感觉真是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其次有组织的关怀……在农村首先考虑生存,围绕生存而劳作。尽管在体力和思想感情上也有很大的收获,但存在决定意识,视野无法扩展境界无法提高。举两个例子:生产队把我们亲手制作的茶叶拿到供销社去卖,经常评不上等级,知青脑子灵活,几次观察下来摸到了窍门。于是在卖之前用剪刀在茶叶堆里剪剪,把粗大的茶叶剪细了再卖,档次就上去了。价格上去了,知青的工分值也跟着上去了。
还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有一次队长让我和另一个女生把两筐荸荠拿到街上去卖,十五里路我们两个很够呛,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才能卖掉?这一来一回不得一天啊!卖不卖掉工分是不一样的。怎么办?我们挑到离街不远的地方,把筐里的荸荠放到大沙河里冲干净然后直奔县委食堂,凭着我俩的口才不费吹灰之力立马OK了。还剩半天时间,不能回去啊!回去早了还得干其它农活,而且以后任务还会加码。于是我俩在街上吃了一顿蟹黄馄饨,然后跑到大沙河边找个阴凉处躺下。仰望着蓝天伴着河声,抒发着久违的小资感……
这两个例子说明在农村为了生存有它的局限性,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侵蚀。何况,那种没有组织的感觉精神上十分空虚看不到希望(已见)。这一切,到了部队都解决了。在部队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这是精神层面上的感觉,而且比起农村这点苦真不算什么。我要适应的是部队的快节奏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我的大部分战友年龄小,他们要过高强度的劳动关,体力和精神上的透支,说实话,看了真的很心痛,知道个中的滋味----很难熬!
文/王东琴
文/高 枫
文/黄伟
感谢黄伟战友供稿 !
(以上内容若有不实之处请首长和战友们指正,敬请分享战友群!)
“老部队(34师)的故事”将不定期分享老部队原陆军第34师的一些小故事,欢迎老首长、老战友把自己在这支光荣老部队时最精彩、最有印象的经历、故事记录下来,本公众号将把你人生最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分享到战友群,让我们集体记忆这火热的军营生活!
相关文章和图片资料请发邮箱9530442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