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wbe.jrlm81.com/bbs/index.asp)
--  老兵家园  (http://wbe.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48)
----  老部队的故事(100)  (http://wbe.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48&id=440993)

--  作者:清清河水
--  发布时间:2022/9/6 17:46:41
--  老部队的故事(100)

【老部队的故事】34师老兵回忆:军长视察我们营


李洋江

 

1980年5月,我们部队的最高首长——原陆军第12军军长成冲霄来三界训练场视察我们营——原12军34师101团二营,这是我们二营官兵军旅生涯中所经历的一件盛事,因此,尽管时间已过去了42年,但当年成军长视察我营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照片:成冲霄(来源百度百科)

首先,请允许我先对成冲霄军长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成冲霄,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出生于1917年。1938年在家乡参加抗日游击队,1949年任12军34师101团的团长,还带领101团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71年任12军政委,1978年改任12军军长,1981年起任当时的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党委常委,1991年去世,是个地地道道的老革命。

现在就让我回忆一下成军长当年视察我们营的情景吧。

 

1980年1月,我所在的步兵第101团二营,进驻安徽三界这个当时的南京军区最大的训练场开展全训。由于二营此前一直在师农场从事生产劳动,1980年初才转为全训,因此全营官兵训练的积极性十分高,全营上下呈现出纪律严明、训练精进、作风严正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就在这样的美好时机,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我们军的最高首长,同时也是我们101团曾经的老团长成冲霄要来三界视察我们营了。对我们二营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大事啊。

大家不妨想一想,12军有数万人马,基层部队不计其数,驻扎在江苏、安徽的广大地区。作为一个军的军长,每天的工作可用日理万机、夙兴夜寐来形容,哪有那么多时间视察基层部队呢?可以这么说,大多数的战士,包括有一定级别的军官,从军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直至退伍或者转业,也不一定有见到军长的机会的。但我们却很幸运,尤其是作为我们这批1980年才到部队的新兵,入伍还不到半年,就有了与军长“亲密接触”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太偶然了。

但仔细想想,这个偶然中也包括必然的因素,因为在三界训练场,不但有我们二营的官兵在驻训,而且我们12军的教导队和34师的教导队也都设在三界呢。很显然,军长来三界,不但要视察我们二营,他还会走进军、师两级教导队,看望、慰问在那里受训的官兵们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清清河水
--  发布时间:2022/9/6 17:47:15
--  

  自从接到军长三天后要来视察的通知后,全营开启了“上下总动员”的模式。

首先是强化队列训练。从单兵、班、排、连到全营合成,从齐步、跑步到正步走,一遍遍练习、一遍遍纠正,要求队列正、排面齐、摆臂到位、步法准确,保证人人过关。连续两天练习下来,全营官兵两腿酸痛、双臂发麻;指挥员喊口令喊到嗓子失声。但大家绷住了劲不叫苦。大家都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以最好的状态接受军长的视察,让军长满意,为全营、全团乃至全师争光。

 其次是开展营区环境大整治。三界营区是临时驻训点,因此硬件很一般,条件不够好,路面都是碎石铺成的,高低不平不说,还长着许多杂草。所以,整治营区环境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平整路面,铲除杂草,尤其是花大力气把大操场治理了一番,以达到它的最好状态。

接着布置各连队整顿仓库特别是伙房的秩序。炊事班把米袋叠得整齐划一,菜蔬分门别类堆放,饭堂的桌椅排出“直线加方块”的韵律。兵器库更是重点整治的内容,把枪炮拖出来细致地擦拭、上油保养,弹药排放有序,绝对不许混放,还得贴上标签。然后是仔细冲涮厕所和猪圈,不但要求保持清洁无污秽,还要求做到没有异味。

最后就是整理个人内务了。先是清理小包裹,小包裹内除了个人内衣和一套换洗衣衫外,不许放另外的物事。全体官兵都要理发,每个人都理成小平头,鬓角不许留余发,头顶发长不盈寸,做到戴上军帽后,两颊不见头发和胡须;理好头发再剪指甲,指甲剪成与指甲盖齐平,指甲缝里不能有污垢。同时清理个人小物品,水果刀、指甲钳之类必须上缴;战士们如果有手表,必须摘下来统一保管;军衣口袋内不许放东西;洗脸盆、牙刷牙膏搪瓷杯,以各班为单位摆放有序,洗脸毛巾必须挂成一条线。总之,这三天时间,全营官兵个个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人,“两眼一睁,忙得熄灯”。一级级检查,一遍遍整改。在全营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营区面貌焕然一新,各项秧序井井有条。官兵们为自己的努力已出成果而感到欣慰的时候,军长来视察的日子也到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

  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是1980年的5月17日,暮春时节的一个好日子,全营官兵5点半就起床了。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内外都换上新衣服,连长特别关照每个人的衬衫领子和衣袖上不能有污迹。然后仔细地叠被子,每个战士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被子叠成了豆腐块一样,床单没有一丝皱纹。尽管这样,连长还不放心,一张张床都亲自检查,直到完全满意为止。接着是漱洗打扫个人卫生,早饭后把碗筷洗干净装进布质碗袋依次挂在饭堂的墙壁上呈一条直线。7点半前对厕所进行最后一遍冲洗,七点半后不许再使用,直到军长视察结束离开后再恢复使用。
八点整,全体官兵扎好武装带,带上配属的武器,齐步走向大操场。不久全营五个连队按序列整队完毕,各连开始唱歌,调动官兵情绪,营造热烈气氛。接着全体演练鼓掌,要求掌声响亮、快速而有节奏……
上午九点许,成军长走进了我们的营区,他的身后,跟着一众师、团的相关首长。
营长发出一声响亮的口令:全体都有,稍息、立正。然后迎着军长跑步过去,大声向军长发出报告词后,跟在军长的左后侧,陪军长走上简易的主席台。
成军长就这样站在了我们的面前,抬起右手向全营官兵行了一个军礼。
成军长给我的第一个形象是:60多岁的年纪,中等个子、身材偏瘦、面容清癯但眼神明亮,一点没有电影电视或其他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大首长的那种高大威严神气活现的感觉,这多少让我有点失望。要知道这是位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的大首长啊,用位高权重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他的一句话或者一个批示可以轻易地改变我们这个营的任何一个官兵的命运。此时此刻,他完全可以在我们面前表现得趾高气扬、甚至神气活现的,可他一点也没有。此时此刻,他更像是我们的一个长辈,一个可近可亲的老人。这就是大领导的涵养吧。
这时,只见他对跟在身后的营长说了句:开始吧。营长大声应了一声:是。接着扯起嗓子发出口令:请首长检查军容风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2/9/6 17:48:10编辑过]

--  作者:清清河水
--  发布时间:2022/9/6 17:48:54
--  

    军长走下主席台,向排列整齐的队伍走来。营长又发出口令:全体摘帽。全营官兵迅即摘下军帽,把军帽捧在胸口,军长边走边察看官兵们的头发和领口,走到队伍的尽头后,营长又发出口令:全体戴帽、伸手。官兵们迅速扣上帽子,抬起双手,伸出十指。

   

军长从队伍那一头折返,边走边检查官兵们的指甲。很快又走到主席台上。

   

接下来开始全营分列式,正步走接受军长的检阅。

   

这是令人精神振奋的时刻。全营500余名官兵呈四路纵队,踢正步通过主席台,随着营长的口令,500余双腿踢出同一种声音——“咵、咵、咵、咵”。口中整齐划一地高喊口号:“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一二三四”。正步声合着口号声响彻云霄,偌大的操场扬起一阵尘土。
   分列式后,军长走下主席台 ,察看了离操场最近的战士宿舍,翻看了某一个战士的床铺和小包裹,又看了一下四连的兵器库,不久带着笑容回到主席台,给全营官兵简单地讲了几句话,大意是:同志们辛苦了,我来看望大家,我看到101团二营的作风养成好、军容风纪强、训练卓有成效。希望大家发扬广大我军的优秀传统,苦练杀敌本领,随时准备打仗,打胜仗。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全营官兵憋足了劲向军长作出响亮的回答:有。接着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中,军长又抬手向二营全体官兵行了一个军礼。然后走下主席台,在一众师、团首长的陪同下离开营区,向一公里开外的34师教导队走去。这时已近中午11点钟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pn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军长对我们二营的视察就这样结束了。各连队整队回到自己的营房后,大家对为迎接军长视察而精心整治出来的环境产生了一种百般珍惜的情结,竟舍不得移动一桌一椅,不愿意改变眼前的一切,大家久久没有走出接受军长视察的自豪的情绪中。

 

军长的视察,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但是,他带给了二营全体官兵以极大的激励。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力量的巨大。

 

中午,连队炊事班给大家改善伙食加了菜,官兵们吃的那叫一个欢。

 

下午,营长和教导员走访每个连队,对大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接受军长的视察的行动表示赞赏。教导员兴奋地告诉大家,军长今天很高兴,对我们营的表现很满意,对全营官兵的评价很高。

 

最后,教导员还饶有兴味地告诉大家,军长是河北人,而我们二营所属的101团就脱胎于河北的地方武装,而且军长曾长期担任过我们101团的团长,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二营就是军长的老“娘家”,今天他走进二营,就相当于回了一趟“娘家”。

 

是啊,军长回到了他的“娘家”、看到了他的老部队,看到老部队的精神面貌那么好,他能不高兴吗?军长高兴了,二营的官兵更高兴。

    (作者简介:李洋江,1960年5月出生,浙江宁波人。1980年1月入伍,任原步兵第101团二炮连文书,1983年10月退伍,进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工作,现已退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2/9/6 17:51:56编辑过]

--  作者:天星居士
--  发布时间:2022/9/6 22:18:40
--  
谢谢分享!
--  作者:五行真人
--  发布时间:2022/9/6 22:29:28
--  
以下是引用天星居士在2022/9/6 22:18:40的发言:
谢谢分享!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22/9/7 10:40:40
--  
好文章,赞!
--  作者:如墨轻蘸
--  发布时间:2022/9/7 11:07:07
--  
谢谢分享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22/9/7 17:06:53
--  
感谢分享!
--  作者:颜竹凌
--  发布时间:2022/9/8 11:47:11
--  
谢谢分享
--  作者:野百合
--  发布时间:2022/9/8 12:01:51
--  
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