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联盟论坛老兵文学区老兵家园 → 老部队的故事(99)


  共有523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

主题:老部队的故事(99)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清清河水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勋章:
二千帖荣誉勋章
在论坛发表帖子在二千帖以上的荣誉勋章!军盟五周年
积极参与军盟五周年征文奖励最佳版主勋章
为版块管理呕心沥血的版主,特颁发此勋章!军盟8周年
纪念军盟8周年暨“八一”庆祝活动特殊贡献勋章
积极参与网站募捐,为网站建设作出特殊贡献。无偿捐赠2023
2023年参加网站第三次集资
等级:中将 头衔: 帖子:6237 积分:32550 威望:0 精华:30 注册:2012/11/1 11:24:22
老部队的故事(99)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9/6 17:35:12

【老部队的故事】34师原步兵第101团二机炮连老兵:我们从解放军变成了武警部队

 李洋江

 

   1983年,正是我国实行军事战略大调整、国家开始实施百万裁军的前夜。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百万裁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有一个酝酿、演进的漫长过程。在正式开始裁军的前两年,部队就已经出现了准备裁军的先兆了,这一点,连我这样的一个身处基层连队的普通一兵,都有切身感受。

 

1982年底,在结束三年的全训任务后,我所在的原步兵第101团二营告别安徽三界这个当时的南京军区最大的训练基地,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位于江苏省淮安县的新城营区。离开三界前,我们营安排了一大批老兵退伍,紧接着,根据上级安排,实施了炮连与机枪连的合并工作,连队更名为二机炮连。记得1980年初,我所在的二炮连齐装满编,在编兵员达128人,而现在呢,两个连队合并后,兵员也不足百人,裁员的幅度之大可见一斑,此时的连队,完全成了一个“架子连”。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变化更大的是,二机炮连回到大本营后,几乎没有开展过正常的训练,连长、指导员和副连长都去师部组织的文化集训队或其他培训班受训去了,几位排长探亲的探亲、请假的请假,纷纷回老家联系转业后的工作岗位,连队只有一个新调来的副指导员当家。战士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承担大量的公差事务。先是配合当地警方开展“严打”,协助警方抓犯罪分子;接着为抓著名的沈阳籍犯罪分子“二王”而忙碌。忙完这些,又随时听从团里安排,帮助兄弟部队修营房,还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帮助淮安县政府修理体育场、整治文化公园等等。除此之外,团里又安排战士们补习文化课,要求大家能够达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大家还分批去淮安县阀门厂学习车床操作技艺,以实际行动响应上级提出的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号召。而我则被点名借调到团政治处帮助工作,时间长达四个月。

 

  总之,1983年的上半年,我们连队的日常工作都与军事训练不沾边,与在三界全训时的节奏完全不相一致。这对已经习惯在三界的生活规律的我和其他战友来说,真的有点不适应,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很不踏实。尤其是不搞训练,再加上军政主官都不在位,连队的管理日渐松懈。那个时候,我们这个连队的兵员构成中,1980年入伍的老兵还是占多数,还有一些1978年和1979年参军入伍的更老的老兵,都属超期服役。
兵老了,管理起来也难,再加上淮安不像三界那样环境封闭,我们的营区就在县城旁边,这就给管理带来许多问题,整个连队的氛围没有前两年好了。而有些干部在这样的时候,自身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的缺陷不断暴露。有些干部已经知道自己当年底就要转业,不但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起表率作用,反而做出许多自损形象的举止。比如有些干部偷偷将空闲的士兵床铺的木板撬出来,锯断了做装行李的木箱;更有甚者,有些干部干脆将闲置营房里铺设的灯线灯头剪掉,私藏起来准备带回家里去;有些干部每天晚上召拢几个关系好的老兵,关起门来打牌耍钱;有些干部和老兵还与驻地的女孩子拉拉扯扯……这些不良风气就让我很生气、很郁闷、也很失望。我觉得,我们这样的部队已经没有必要存在,应该可以裁掉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gif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