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读《三叔的新娘》
端午节的上午,快递员将《三叔的新娘》送到了我手中。于是浓浓的棕香和清清的艾草香味中我揭开了期待已久的新娘盖头。
作者以独特的个人记忆视角,轻轻叙述的风格把我带到了“小沂城”那个班驳的老城墙下清冷的街道边,那条散发着潮湿气息的幽深小巷里,一群从那场大饥饿中挣扎出的人们,在饥饿的脚步尚未走远时,艰难,沉重却坚韧的生活着,他们善良质朴、内心依旧揣着对生活的向往,对他们来说活着是幸事也是磨难。
作者的叙述饱含着深刻的感情:简单的生存,厚道的村俗,未卜的希冀。一个个生活的片断,揭开了表面贫瘠冷漠的的生活背后的生命的渴望。无论是人物或事件其中浓浓的乡情都能拧出水来。
三叔与小胡小琴的爱情是美丽而凄凉的。我们在这个故事里咀嚼着在一个特别的年代里爱情和命运的滋味,它具强烈的时代背景。作者没有花更多的笔墨去渲染这段爱情的甜蜜和缠绵。小说里相会中的三叔甚至有些木讷迟钝,心中无限甜蜜的小琴也只会羞涩的笑着。这是我国那个时代中典型的爱情模式内敛而深沉。
胡小琴是个典型的传统女性,她善良,质朴、她的爱深刻忘我 ,为了爱她毅然的送三叔从军,独自苦咽分离的苦痛,当她的“身份”受到质疑,为了三叔的前途,她决然的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小沂城”,孤身飘泊在异乡。她爱的深,爱的无奈,也爱的痛楚。面对无可逾越的“社会政治”她是个悲凉的牺牲品。“她不辩解,不抗争只会默默的接受。”
作者在小说中设计了小琴与狼群相遇的片段寄寓着作者对社会背景下爱情命运的愤懑,和对小琴的同情。
胡小琴的命运和爱情是旧时代中国传统女性的缩影,她们真挚善良,赋予牺牲。同时身不由己。特别是在那个灰色的年代里多少真挚的爱情被格式化了。
小说中的 另一位女性刘小军(刘小军的原型也是我熟悉的一个战友),和小琴区别是一个不同层次的女性,她聪明知性,知书达理,并且有良好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在工作相处之间,她和三叔有种知己的情愫。对三叔和小琴的爱情遭遇,她理解,同情中混杂着内心的挣扎,这是人性,其实这种人性的显现我们在很多故事都能读到。
如果说小琴是块璞玉,晶莹未经打磨,那小军就是块雕琢的精美玉石。她们有同样的善良同样的姣好,却不同样的命运。 在三叔的心中,哪一块更为珍贵。这是 作者留下的伏笔。
小琴的死,三叔是痛心的,那是三叔的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获得的最珍贵的东西。
小琴的死 三叔也是有责任的,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说,“但是,我却不能原谅三叔的。他纵使有万般无奈,也应该给胡小琴一个理由,……因为我坚信,如果生活把三叔推向窘迫和绝境,小琴一定不会辜负三叔,她不仅会不离不弃,也会与他患难与共生死相依。”
小琴和三叔的爱情中既无国破家亡的哀痛,也无颠沛流离的艰苦,而最终酿成人间悲剧,交织成一首欲哭无泪的长恨之歌。
作者用独特的自述式风格,穿越生活表象表达自己对时代人性的飘泊和思考,让我们从中体味人生命运的复杂难辨。同时寄寓着作者对一个特定时代的思想、情感、伦理道德的价值探索。
葛风的观后感写的犀利而精彩。面对两位作家,阿玳惟有学习的资格。或许阿玳此篇文字只可为读书随感,不到之处请指正。
谢谢伫立黄昏,谢谢《三叔的新娘》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六日星期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4 2:15:2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