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贵楼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相传六百年前从中原南下的开拓者抵达一片长满梅子树的地方时停留了下来,并为这个地方取名为梅林。之后,开拓者在这里开垦耕地,夯筑土楼,到今天,整个梅林镇拥有各种土楼九百多座,大型土楼五十多座,被称为“土楼王国”,虽然福建土楼在龙岩和漳州都有分布,但梅林镇的土楼却因为建筑上的“奇”而显得非常特殊。
和贵楼就是梅林镇土楼“奇特”的代表之一,那么,梅林镇土楼有哪些奇特之处?在梅林镇土楼“奇特”的背景之下,深藏着土楼开拓者怎样的悲壮历史呢?
今年60岁的简良发出生在土楼,和贵楼是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简良发就致力于挖掘、推广梅林镇的土楼文化,到今天,他已经是整个梅林镇公认的土楼楼主了。
和贵楼两口水井一口清澈,一口浑浊的现象多年来也让简良发疑惑不已,关于两口水井为什么一清一浊,简良发从楼里的老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听起来有一些离奇。和贵楼内院南面的这口水井被居民们称为阳井,阳井水质清澈,和我们在其它地方见到的水井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与阳井相隔仅15米的阴井,井水的水质看起来却完全不一样。
探索阴阳井的秘密,源于简良发多年来对梅林镇土楼文化的发掘,在福建西南山区,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大型土楼两千多座,在众多土楼当中,梅林镇的土楼看起来并没有突出的特点,而简良发想做的,就是找到梅林镇土楼的独特之处,将梅林镇土楼推广出去。
和贵楼,一直有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的说法,相比福建其它各具特色的土楼,简良发认为梅林镇土楼的特点正是在于它的“奇特”。
和贵楼从建楼到现在已经有六百年历史,建在沼泽地上却百年不倒也是福建土楼的一个奇迹,而当时建楼的人,则是因为风水先生认定这块沼泽地是一个风水宝地,在这里建一栋土楼会荫泽子孙,于是用松木在沼泽地上扎了一个木筏,整个土楼就建在松木筏子上。
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在沼泽地上建房以荫泽子孙,和贵楼祖先的苦心源于梅林镇开拓者抵达这片土地时的不易。早在晋代末年,一群为躲避战乱从中原地区跋涉而来的人抵达梅林并在这里繁衍生息。然而,生活的艰难超出远到而来的中原人的想像,刚刚抵达梅林的时候,他们要抵御野兽,安顿下来又常常受到土匪的骚扰,于是高大封闭的土楼应运而生,成为梅林镇最主要的建筑样式。
而从中原来带的儒家文化,则让600年前修建和贵楼的祖先选择在沼泽上建楼,从而产生了梅林镇土楼的奇观之一。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简良发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土楼人,就开始尝试着用口口相传的办法推荐梅林镇土楼,经过他的努力,梅林镇的和贵楼成为很多建筑专家关注的焦点,2008年,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在作为代表土楼的四个单体土楼中,和贵楼和怀远楼都是梅林镇的土楼。
那么,翠美楼三四层的梁柱为什么是倾斜的呢?是故意为之还是外力使然?翠美楼建于1931年,到现在已经有81年的历史了,我们能找到的居住在翠美楼的最年长的一位老人庄碧霞阿婆今年已经88岁,不知道在她的记忆中,老一辈人给了她怎样的说法。
在老人的记忆里,传说翠美楼木结构刚刚建好的时候还看不出歪斜,等到屋顶的瓦片一上,在重力的压迫下,两三年后梁柱就慢慢歪斜了,而此时木匠师傅早已不知去向,歪斜的土楼就这样一直到今天。
不过,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翠美楼梁柱歪斜也有可能是地震或其它外力造成的,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梁柱歪斜而不倒塌已经是中国夯土建筑的一个传奇,而这个传奇,有可能归功于圆形福建土楼木梁和外墙之间牵引关系。
建在沼泽地上的和贵楼承载着南迁的中原人对子孙的厚望;梁柱歪斜的翠美楼反映出福建土楼这种外形奇特的民居在建筑上创下的奇迹;而眼前的这栋时德楼,从外表看,仅剩下土墙,走进土楼之后,竟然在土楼的一角,还有大约四分一的木结构建筑。那么,时德楼为什么一部分是残墙,一部分是民居呢?它的奇特之处又在什么地方?
时德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到今天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了,现在,还有8户28个人生活在楼里,大部分的老人,都是出生在这栋土楼里的。
这是一场发生在整个梅林镇的劫难,一百多年前,天平天国残部途径梅林镇时,为了不给追兵留下粮食和住所,于是放火烧光了所经过的土楼,整个梅林镇有18栋土楼遭此劫难。
被烧毁的18栋土楼,一些土楼被重新修复,一些土楼则在之后几年倒塌,而时德楼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直到木结构被全部烧光。火灭之后,一小部分人留了下来,在这里重建家园。
不过,福建土楼的夯土墙最怕雨水,如果被雨水浸泡土墙就会松散倒塌,所以每座土楼都会顶一个巨大的屋檐。然而神奇的是,被大火焚烧之后的时德楼土墙,没有木结构的支撑和大屋顶遮盖,却在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屹立不倒。对此,简良发认为,正是那场大火,成就了今天时德楼残墙百年不倒的奇迹。
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之后,来到梅林镇的游客越来越多,过去以种田为生的土楼人,现在也将在土楼里做小生意当成自己的主业,这样的小生意,基本上能够保证他们每月的生活开销。
等到黄昏,游客散尽,和贵楼又还原成普通的土楼民居,安静,祥和的气氛这时又回到和贵楼,回到梅林镇。没有辉煌的历史,没有传奇的财富故事,但梅林镇淳厚,朴实,如芥草般扎根在大地上,不张扬,却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