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12月12日
作者/李洋江 (原34师101团老兵,79年12月入伍)
每年的12月12日,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平常普遍的日子。如果一定要从历史的角度来深究的话,那就是1936 年的这一天,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可是,每年的12月12日,对我与同年入伍至原陆军第12军34师101团的原鄞县籍战友来说,却有一种特别的意义。因为这一天,正是我们走进军营、开启我们军人之旅的纪念日。因此,这一天,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今天又是12月12日了,此刻,就让我打开记忆的闸门,再一次回忆自己和战友们1979年12月12日走进军营前后的那一段难忘而精彩的经历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一
1979年2月17日至3月5日,我国在西南边陲与越南打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自卫反击战,大规模战争结束后,小规模的冲突持续不断。而此时,我国与北方邻国的关系也甚是紧张,大有擦枪走火之虞。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国家决定扩军备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陆军第12军34师101团来鄞县征兵。由于当时101团是北方乙种团编制,为了准备战争,现在要扩编为甲种团,需要补充大量的兵员。因此,这次该团要在鄞县征集500余个兵员,征兵数量之多,远超于鄞县往年的征兵数。而上半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奋勇杀敌的光辉事迹,深深地感染了鄞县广大的适龄青年,大家渴望着能像英模那样,有上战场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机会,因此纷纷报名要求参军。我也是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样的背景下向单位领导提出了报名参军的要求。
说起来,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向单位提出报名参军的要求了。
二
我1976年7月高中一毕业就参加工作,成为宁波地区农场的正式职工,其时我才17虚岁。1976年底,当时在浙江萧山和温岭两个建设兵团工作的宁波籍知青纷纷要求回城,但宁波市区短时间里解决不了他们的新工作岗位,因此暂时都把他们安置在位于市郊的地区农场里。这些知青的平均年纪比我大五岁以上,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把参军入伍当作“曲线回城”的途径了,而单位领导也想尽可能多地把这批知青送去当兵,当作解决他们重新就业的重要手段。
1978年3月,原陆军第12军36师来鄞县征春季兵时,我向领导提出参军要求,但是领导没有同意,说我还年轻,过两年再去参军也不迟,先把机会让给那些即将超过参军上限年龄的老知青吧。领导这么劝我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可心里还是非常失落的。特别是看到那些穿上军装即将离开农场的老知青兴奋而又得意的面孔时,我的心里那个羡慕嫉妒恨啊,真是难以言状。
这一年,农场一下子走了十几位知青。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三
1978年底,原陆军第43军来鄞县招兵,我又一次要求报名参军,可是领导还是没同意。原因是这时我已经成为农场职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如果我走了,学校的老师就不够了,当时还没有师范毕业生,找一个老师不容易。可是这次我不愿意了,说你们领导曾经答应过让我去参军的,说话要算数啊。领导没奈何,只得同意我去报名,结果是体检合格了,但政审没通过,说我有海外关系,部队不敢要。这个结论让我痛苦万分。我从来没得到过海外关系的好处,它却成了我参军入伍的“拦路虎”,真正让我恨得咬碎了牙。而单位领导却为此很高兴:学校不会缺老师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2/9/4 15:50:2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