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越的生命旋律张西祥
“1985年,那是我出生入死、与战神共舞之年;1985年,那是我的许多战友在炮火中涅槃之年;1985年,那是我以热泪祭奠军魂之年……”铁路作者马玉章的日记体新书《我从战火中走来》最近面世,这是作者自序一开头的几句话。
对于今人来说,战争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可是作者如今也仅四十多岁,却亲历了南疆那场守土之战。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这边操枪弄炮与敌搏杀,那边躲在猫耳洞里记下全天经历,时间长了,积成一本本染血的战地日记。如今来到太平年代,作者每翻出那些硝烟薰染的日记,都百感交集,正如后记中所说,为的“让没有参加战斗的人们知道什么是战争,让不懂得军人的人了解那些甘洒热血守国土的将士,从而更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试着把它整理出来,并想让一位三肢全被炸去的战友写个序。没想到二十多年没谋面,一见那位战友还瘫在轮椅上,两人抱头痛哭。战友说,这个序我得写,这样不仅可以告慰阵亡的英灵,也是我和许多战友想做的事,可见本书所记述的,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战争,也是参战战友的共同心曲。
国人在宏观上都知道南国那场战争,但战场上的具体状况至今仍鲜为人知。作者立足于一个战区的一部分,笔触深入到猫耳洞内和敌我距离十步、几十步的哨所,具体真实地记录了数十次守卫、攻坚、拉锯战,有壮士的盘肠拚杀,也有《上甘岭》中王成那样的“朝我开炮,狠狠打”,这是本书的看点之一。看点二,是作者的真诚,只写实,没有粉饰自己。因为当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兵娃子,又来自农村,作者只以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和感触,真实地记下了一开始对战争的恐惧、新奇,到对入侵者的憎恶、愤怒,潜意识里要杀敌,要立功,要守住身后皇天厚土和父老。作者毅然写好留给亲人的遗书,数十次出入封锁线,一个“兵蛋子”不仅被炮火摧残得胡子邋遢,长发披肩,还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既盼望“狠狠教训入侵者”,又盼和平,也想家,盼着能够在没有炮声的夜晚睡个长觉。这让看惯孤胆英雄小说的人,又看到一个真实具体的,七情六欲兼备的普通战士。当然,因为作者是在战场上对战争的经历进行记录,当初在文字表达上还不尽完美;又因是日记体,每天都记录打炮,伤亡,有的地方读起来有点琐碎。但或许正因为这一点,作品才天然去雕饰,让我们看到了一场真实的战争,体味出战场的惨烈和战士的凛然大义。我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此书既便不能修正那些颓废的灵魂,至少会让人不少人想一想,我们在精神上已经丢失什么?该找回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29 10:33:0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