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改演绎老舍经典,再创汉派文化辉煌
——湖北地区大型话剧《茶馆》演出成功
2011年9月24号下午,在武汉地区历史最悠久演出府地——武汉剧院,由一群业余文艺爱好者,演绎了大型汉版话剧《茶馆》。1点半正式开幕,武汉剧院里坐无虚席,观众叫好声一片,数十次掌声打断了演出,相信此举在湖北地区文化界乃至全国一定会产生极大的反响。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弘扬首义精神,弘扬湖北汉派文化,振兴话剧艺术,活跃武汉地区群众性的文化娱乐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导广大群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4月17日,由“中老年文化网”、武汉风吟传媒有限公司在网络发起并组织大型汉版话剧《茶馆》演绎活动,成立了汉版话剧《茶馆》筹备会,同时得到了二十个湖北地区知名网络群和武汉三镇各界的响应,踊跃报名参加汉版《茶馆》演员筛选活动。由于演员全部由群众担任,且来自各行各业,他们表现出了对“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首义精神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最后,来自各网络群的网友、高等院校的教授、在职的公务员、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工人、社区群众、学生等达到700多人,经过组委会认真筛选,反复考核,有100余人荣幸成为了《茶馆》演员。出品方“中老年文化网”、武汉风吟传媒有限公司以弘扬“敢为天下先”的辛亥首义精神,全方位、多视角、客观地展现纪念辛亥革命活动,通过汉版话剧《茶馆》精彩纷呈的演出,搭建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凝聚智慧,激发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奉献,我们相信,汉版《茶馆》必将会在湖北文化的历史上留下重墨的痕迹。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群众自发地组建大型话剧演出团队;第一次将经典名著用方言式形搬上舞台;第一次改编老舍经典话剧内容,编导精心谋划,使之与著名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密切结合,第一次展示了武汉地区群众文化的风貌,第一次向全国话剧界打出“话剧不倒,青青仍在”大旗,敢于挑战,敢为天下先,这在话剧在全国日益萎缩的局面下,独树一帜,敢于天下为先。
5月7日正式成立汉版《茶馆》剧组以后,由组委会成员改编老舍先生名著《茶馆》,将发生在北京的故事搬到武昌,在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那天下午,发生在蛇山脚下的一条小巷的茶馆里的故事搬上了舞台,紧扣武昌首义,渲染了主题,展现出辛亥革命前夜,武昌各类人物对那场划时代的伟大革命的态度,演员们认识到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是湖北人民一件大事。演员们不计较报酬,利用双休日进行排练,甚至许多人请假到现场,出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组委会先后聘请了吴渝森、李娜娜等导演给演员讲戏、排练,经过三个月时间的艰苦奋战,战酷暑,斗炎热,以十分的敬业精神,认真背每一句台词,做好每一个动作,反复学习站位、走台、观摩北京人艺前辈们的演出,迅速进入角色,熟悉舞台艺术表演特点,掌握舞台表演的基本要求,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演员们自己动手,准备了全部的道具,如茶馆里的壶、茶杯、桌椅板凳等,演出所需的国旗、鸟笼、纸币、银元、老式留声机、怀表、文明杖、乐队的全部乐器等等都是东拼西凑,点滴准备,精心编排,凝聚了所有演职人员的心血。所有台前幕后付出辛劳与劳动的演职员们,集思广益,为的就是营造振兴湖北地方文化氛围,纪念辛亥革命先烈,弘扬民族伟大复兴,
9月4日,汉版《茶馆》第一次向社会亮相,给最为挑剔的大学生作了汇报演出,专门听取大学教职员工及大学生的意见,当时就引起了多家媒体的注意,好评如潮。9月24日在武汉剧院正式首演,出人意料的效果,大获成功。一个草台班子竟然演得如此高超的水平,让所有观众眼睛一亮,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群众也能登上专业剧场,能向广大观众谢幕,能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作出贡献,促进话剧艺术的复苏。作为演员之一,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7 9:32:2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