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泗湾湖,还是寒风潇潇,吹在人身上直打冷颤。湖底一片汪洋,水面上结着薄冰。我们连来到湖边,准备开沟排水。通讯班的胡光夫(浙江浦江人)找来一根三米多的芦苇,想测一下淤泥的深度,他一直把那根芦苇插得没过了尖,还不见到底。谁也不知道这千万年淤积的淤泥究竟有多深。大家凭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脱掉棉裤、鞋袜,赤脚踩着碎冰,走进刺骨的水中,开始挖沟。渐渐被冻得麻木的双足不动还好,一动就越陷越深,直至大腿根部,要想拔出腿来,只有把铁锹横倒,使大部分体重转移到锹把上才能奏效。我们一连连长王锦章(安徽芜湖人)是一位身材瘦小,体力萦弱的小个子。他身先士卒,冲到了最前面。可是没动弹几下,双腿已深陷泥淖,几经挣扎,未能脱困,直至精疲力竭,豪气尽消,才由战士们救其出困。还有副营长方留保,凭着健壮的体格,也不甘落后,要加入挖沟排水的行列。但吃亏在他二百五十多斤的体重,“未到阵前身先死”,才到中途就已被困,还是有人找来一块木板,多名战士齐心合力才将其拉出险境。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最使大家感动的是炊事班上士蒋学侃(浙江浦江人),他用两个木桶挑着一担热馒头,深一脚浅一脚地挨个把馒头送到每位战士手中。此时大家吃到的热馒头,赛过任何山珍海味,真是吃在嘴里,热在心里。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下,官兵们群情振奋,干劲冲天,虽然个个里面一身汗,外面一身泥,还有好多人双脚被冰凌和野菱角划出一道道血口子,但都置之度外,毫不退却,直至把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提前完成。
在泗湾湖的日子里,有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也有愉快欢乐的开心时刻。湖底的水被排干后,只要有一个水坑,里面肯定会有好多鱼,只要在有落差的流水下游放一个筐子,等一会儿就能接到半筐鱼。还有成片的鲜藕,都像手臂那么粗壮,半天时间能挖几百斤。排灌站一开始抽水,大批的鱼逆流而来,只要一停机,关上外面闸门,几十个人站在水泥池子里,在不到膝盖深的水中,二、三斤重的鲤鱼、草鱼徒手可捕,逗得战士们不也乐乎。大自然的无偿馈赠,大大改善了部队的物质生活,也充实了精神世界。
随着简易营房的筑就,(芦苇外面抹上泥的墙,油毛毡上面盖稻草的顶。)部队逐渐转入收种和田间管理的常态化工作。大家每天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朝阳出工,披着晚霞,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的歌声收工。有时中途还闹个小插曲:有人提出要尿尿,好几个人一齐附和,于是大家站成一排,班长喊口令:“目标正前方,预备,开火!”顿时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因湖中清一色的纯爷们,不必有所顾忌。)这就是军垦战士苦中作乐的真实写照。虽然官兵们每天“战斗”在田间地头,但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个兵,没有忘记一个军人应该拥有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
篇后语:因相隔时间长,具体事例已记忆模糊,无法详细表达,只是撷取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以供与老战友们共同回味那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