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听歌
—— 夜听《卷珠帘》
当中国好歌曲蓝色的舞台上珠帘缓缓卷起的时候,霍尊静谧空灵的歌声像电流一般从皮肤渗透到心扉;好歌难寻,一首可以直击心灵深处的好歌也不会轻易找到,霍尊的《卷珠帘》是我近期听到的一首难得的好歌,旋律优美,歌词充满古风古韵。
歌声响起,你就会立刻被带入,一种意境,一种情感,一种虚幻不不真实的痛,一种你渴望进入却又很难进入的二度情感空间,直击你心里最柔弱的地方。
《卷珠帘》是宋词里面一首经典的词牌名,最著名是北宋魏夫人所写的经典诗作: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词中托为一个多情女子的身口,以追忆的方式,叙写了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倾诉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不幸爱情的怨恨、懊悔和悲伤,霍尊的《卷珠帘》其意境的与魏夫人的《卷珠帘》相同,描述:一个相思的女子细腻哀婉、含蓄淡雅的形象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亦如《卷珠帘》的宋词一样婉约唯美,颇具中国古风,缠绵悱恻,意境清幽。
霍尊在歌中唱到: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墨色淌,
千家文,都泛黄,
夜静谧,窗纱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恋,梨花泪,
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 胭脂香味,
卷珠帘,是为谁,
啊,不见高轩,
夜月明,此时难为情,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悄悄唤醒枝芽,
听微风,耳畔响,
叹流水兮落花伤,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
不说歌词如何细腻传神,就霍尊空灵、纯净的声音把哀婉纯美的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歌声响起,你立刻被一种唯美的意境笼罩,那细腻的声线释放的幽怨的让你有一种微微地战栗皮肤上甚至有微微的电流通过,好像有一根长尾在心灵深处抚摸,很软,还有点疼,
我相信听这首歌流泪的不仅仅是刘欢,还有他、她、和我。
霍尊这个清秀安静的23岁大男孩采用了日本琉球群岛的演唱方式,暖暖的调子,安静空灵。而岛式唱法,本身就是唱给神的赞歌。
《卷珠帘》让我记住了那个细腻哀婉的女子,也记住了这个充满才气的23岁大男孩。
《卷珠帘》进入了刘欢“新九拍”原创大碟。在好歌曲主打歌曲PK时刘欢对《卷珠帘》的歌词以及音乐配器作了大幅的修改。
刘欢是我国乐坛上的资深人物,,不说其它,他的甄环传片头曲《凤凰于飞》其歌词曲以及演唱都是我深为赞叹。对于他新修改的《卷珠帘》引发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坦率的说,初听修改版的《卷珠帘》我也有失望之意,感觉霍尊演唱中的那种最为动人的,空灵感被约束,那种令人心悸动的轻愁被淡化了.
但不能不承认音乐配器上的修改是大气磅礴,琴箫合鸣大鼓叠韵。营造了一种浓郁听觉感受和视觉色彩。
在音乐气氛中霍尊的《卷珠帘》是烟一般的轻愁,她如月下孤独的丽影,让人感伤,而在刘欢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的除了愁以外的疼,挣扎和撕心的思念,这思念浓烈无奈,歌曲间奏间采用的鼓声是相当震撼,仿佛来自心底的哀怨和期望,那期盼深长却不可触及,把人心揪的生痛。
如果说霍尊的《卷珠帘》是一抹青,温婉动人,如一泽清池,刘欢的《卷珠帘》则是一屡红,雍容华贵、端庄典雅。前者清新脱俗,而后者雍容华贵。严格的说各有特点,正如一些人所说谈到到底喜欢哪一版本,则取决于您是“四郎”,还是“十七爷”。
歌词部分的修改,在文本上采用文言行文凸显古意如:
啊 高轩雾褪 (不见高轩)
夜月明 袖掩暗垂泪 (此时难为情)
细雨酥润见烟外绿杨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倦起愁对春伤 (悄悄唤醒枝芽)
残烛化 晓风凉 (听微风 耳畔响)
归雁过处留声怅 ( 叹流水兮落花伤)
天水间谁抚琴断肠 (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
从文字角度看更加更加规正古典化,但感觉少了点意境, “袖掩暗垂泪”“此时难为情”这两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袖掩暗垂泪却直接描述了女子的姿态,而“此时难为情”是情感难以控制,给人无限的想象
或许是因为歌词修改的更加古典化,实际演唱效果来看有些遗憾,“细雨酥润见烟外绿杨,“唱起来很拗口,文字拗口使霍尊的声线显得不够连贯,很自然的影响到音乐的意境,而霍尊作曲是根据原歌词的长短设计,结束句“谁在烟云处琴声长”把那个长字拖得很长,那种天地之间悠悠的感觉太动人了!
生怕受先入为主影响左右,我反复的听了新旧两版,既喜欢旧版的清新,也欣赏新版的华丽。我只能说从情感角度说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放弃那个轻轻撩起的珠帘,但从音乐配器和氛围上新版的《卷珠帘》带给我们更多的元素和更专业的感受。
写完这些文字,夜已深,借一句歌词来结束吧。
“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黄,夜静谧,窗纱微微亮……”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四日星期一
纯属一家之言,欢迎战友讨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505577ysgwwq7d4rs9wwa.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4 2:17:3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