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愤怒避免争端 冷静处事宽容待人
——《易经》讼卦的人生启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为一些事情与人发生争执,引起争讼问题。而《易经》讼卦中则告诉我们,争讼多半是因为我们的内心险恶,行动过于刚强的原因造成的,会给我们带来忧伤,必须要警惕不可过分的争讼,不可以自以为得理而逞强,有时反而难以达到目的,使自己陷入到困境中。当我们面对争讼的时候应当自我反省,戒慎恐惧,把握中庸的原则。
古人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也正是这个道理。即便胜诉,也会结下冤家,从大局着眼,仍是有害而无益。总之,以争讼获胜的胜利,是不能持久的,而且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易经》讼卦中说:“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明辨也。”略有言语摩擦,最终是吉祥的,这是很明智的决策。事端起初,还没有发展成争讼,那么就尽量不让它发展成争讼。所以不要长久的纠缠于争执之中要断然地结束争执。有些事略辩即明,有些事甚至不辨即明,纠缠于口舌之争是无益的。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因为旁人的一句话,便勃然大怒,血管崩张,血液充满脑部,根本无法自我控制,与人不但起了争执,甚至还大动干戈。等到情绪过后,才懊悔当初,这是一般人的通病。
2012年2月27日晚20时许,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前一村一间游戏室内,该村多名青年在玩游戏机时与游戏室管理人尹某发生纠纷,导致情绪失控,愤怒的尹某失去理智拿刀捅人,致两人当场刺伤致死,一人受重伤。尹某被群众扭送到当地派出所后后悔莫及,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另外,在2012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中午,在浦江县文化广场附近打扑克的张某,输了12元钱,别人向他要钱时不但不给,还出言不慎,先是口角之争,后来到了动手,结果将人打成轻伤,赔了几万块钱,还得负法律责任。
以上两个例子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都是因怒而起的刑事案件,冷静下来以后,当事人都非常懊悔,但为时已晚。怒气犹如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酿成大祸。古人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生气,本来就是不该,更何况你向别人动怒,更是不应该的,也是社会不允许的,动怒对我们人类必定是一种“坏”东西。它所带来的不是对身体就是对生命的摧残。前苏联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因此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这样一个警念,你没有向人动怒的权利。古人为教导我们留下了一句三字经“怒思祸”。
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个性,有人温,有人急,有人外向,有人内向,但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性格,在工作与生活中,都最好不要轻易发脾气。生气是感情冲动的表现。面对与自己意愿相反的事情或听到什么逆耳之言时,往往有人不能用理智、正确的态度来冷静对待,不能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恰当的处理,这个时候的争吵怒骂就是发脾气。愤怒,体现的是理性的不健全。愤怒到极限时,最容易导致理性的丧失,说出本来不该说的话,做出本来不该做的事。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不要轻易发脾气。
那么,容易发怒的人怎样才能克服自己的情绪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用以抑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一是合理宣泄,主动释放。有一位商人曾说:“当我自知怒气快来时,连忙设法离开不开心的地方,跑到健身房或是和拳师对打,或猛力击打皮囊,直到发泄完我的怒火为止。”其实,消火的方式很多,可以逛街,可以静静地一个人呆着,可以去大吃一顿,总之,不要激烈地发脾气就好。美国心理学家斯达登教授向发怒者提出过这样一个建议:用日记的方式把每一次发怒的原因,经过等如实地写下来,等平静之后看一看,自己一定会觉得可笑,并且会感到惭愧,因为这些引起我们愤怒的事情原来都是一些区区小事。
二是自我克制法。自制是一种积极的忍耐,虽然不等于解决问题,但却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冲突和非理智行为的发生。一旦怒气上来了,最好把它控制在意识能左右的范围。克制自己愤怒的办法很多,可以用语言来做自我暗示,默念:“息怒”,“不要发火”,“保持冷静和镇静”;也可以做一些动作,据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每逢想发怒时,就用舌头在嘴里转几圈,方法十分有效。
三是保持冷静和宽容的态度。所谓冷静指的是一个人在特定的场合下内心所持的一种沉稳的状态。人在突然受到某种刺激时,情绪会发生急剧变化,或焦急、或忧郁、或兴奋、或冲动等等,这些情绪能不能被控制,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够控制它,以致向好的方向发展,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临阵不乱,遇事冷静,能够做到三思而后行。无论居家过日子还是在外与人相处,冷静和鲁莽都是人们经常面对的一对问题。
冷静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矛盾不是靠肢体力量、靠鲁莽行动可以解决的,而需要在冷静思考后因势利导才可化解掉,他启迪人们要学会用脑子。用脑子的过程,就是冷静的过程,就是产生智慧、办法、对策的过程。一个头脑容易发热,发胀、甚至炮仗性子一点火就着的人,通常是谈不上有多少智慧的,当然也不会把矛盾解决的好。搞不好到最后还会被别人利用,或者火上浇油,做出对自身不利的事来。
冷静是一种修养。 冷静是源自于内心的,有的人冷静不下来,不论是心胸狭窄的原因,还是骄横自傲等多方面的原因,说到底还是自身修养不够。修养好的人,就能自觉的克己和律己。受挫折时,不至于唉声叹气;获得奖赏时,不至于忘乎所以;有钱有权时,不至于趾高气扬;待人处事时,不至于浮躁轻狂。
冷静也是自身力量的一种表现。冷静并非软弱,也不是故作姿态,不是胆小鬼,而是审时度势,不轻佻,不张狂。常见有人一语不和便面红耳赤,吼叫如雷,这种人貌似强大,其实头脑简单,底气不足,是不堪一击的;即便是自己手上有百分之白的真理,也会因不冷静,而会使公正的天平滑向另一边。
头脑冷静而又有礼节的人,显得既有风度又有力量,诸葛亮凭借冷静和智慧,巧设空城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虚怀若谷,指挥若定,率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长驱两万五千里,胸中自有百万雄兵。
很多人有不冷静的毛病,但人是可以改变的。冷静的心态要靠平时日积月累的苦修,不冷静的毛病也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克服。生活中应注意加强学习,重视自己的作风、道德的修养,时刻用冷静来“约束”自己。
学会冷静吧,它会使你更聪明、更有修养、更有品位、更有气量,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的更稳健、更精彩!
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的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历史上“仁义胡同 ”的故事,说的就是宽容处事的一个典型事例,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俗称“仁义胡同”。
四是用转移刺激法平息怒气。转移刺激法是一种积极的制怒方法,是人在发怒时,积极主动地接受另一种刺激以息怒的办法。人在发怒时,如果有意识地在大脑中建立另一个兴奋点,就会削弱和抵消发怒兴奋点,积极主动地控制情绪反应的强度。
控制自己的愤怒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和感情的斗争。如同所有的习惯一样,控制冲动也是一种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得到的能力。我们需要记住;愤怒是一种毒药。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我们必须让负面的思绪远离,而用乐观的正面思绪来迎接人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0 8:24:2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