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传记〕 一个小人物的多味人生
第 五 章 军 旅 岁 月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谁!不羡慕能穿上一身草绿色的军装;谁?不向往能身背钢枪守卫在祖国的边防。梦寐以求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啊!千千万万的热血儿女都向往那绿色的军营,希望能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革命熔炉里去锻炼成长。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棕色皮带腰间扎、闪闪的钢枪握胸前,黄色挎包斜肩挂、一双解放鞋走山川,军旗指处战歌亮、革命战士斗志坚。那英姿色爽激情岁月的靓影、那精神焕发的神态、那无尚光荣的身价,是多少热血青年啊!在那激情岁月里所苦苦思恋、梦中追求的心境;是多少时代妙龄少女啊!心中无尚崇拜的偶像!好儿郎立志从戍报祖国,众青年甘洒热血战疆场!只要是当过兵扛过枪的人,才会感到军人的无尚光荣和终生无悔! 军旅生涯啊!也不是每个人都想象的那样人间天堂、那样光环四耀,更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站岗放哨、训练执勤、摸爬滚打、军垦劳动,青春献给了祖国,风采染红了军营,血汗浇铸了八?一军旗。战士的付出啊!永远是无私无畏。期望的回报啊,那终归是微不足道,各不相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虽然说很少,很少!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百里挑一、万里挑一,始终要有人作出真诚的奉献和牺牲。无悔!谁叫我们梦魂牵绕地向往着军营?无悔!谁让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只有当过兵的人才会懂得这“当兵”其中甜美的滋味!只有当过兵的人才会珍惜这美好的短暂人生!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当兵的人为计较祖国母亲的回报而后悔,没有任何一个当兵的人甘为祖国奉献青春热血而怨恨。谁!让我们曾经当过兵。只要是个兵,心中就装能得下祖国的千山万水;只要是个兵,就永远不会忘记养育他们的父老乡亲。军人血管里永远流淌着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永远凝聚的是人民军队的八·一军魂。革命先烈为我们当兵的人铺就了人生康庄大道,指引了革命的航程,我们将永远沿着他们的足迹,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而奋勇前进!前进!!
第六十一回 珍宝岛边界狼烟起 好男儿从戍赴军营
北疆挑衅狼烟起,神州备战峰火急。一九六九年寒冬,北疆征战陡起、边界枪炮正浓。饱受“文革”动乱的中华大地,正在整治创伤、恢复经济、趋向稳定的关键时刻,又一次迎来了外冦入侵的战火考验。一时间,长城内外怒火中烧、群情激奋,大江南北热血男儿、踊跃出征。难忘的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五日,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松兹县八百名大别山英雄儿女,告别家乡、告别亲人、踏上捍疆卫国、从戍保边的征程。
那是一个寒冬初晓,红霞满天的清晨。热闹非凡的松兹县城关公社门前,已是锣鼓震天、红旗飞扬、人声鼎沸、热气腾腾。凛冽的西北风,丝毫挡不住欢送男儿从戍出征的热浪,男儿血气方刚的豪情壮志,亲人语重心长的温馨嘱托,早已把寒风驱散得一干二净,把严冬融化得温暖如春。随着带兵连长魏大个子的一声令下,城关公社身穿土黄色的粗布军装、头戴军帽、脚穿崭新解放鞋、肩负背包的二十八名出征壮士,从容地依次跨上解放牌大卡车,他们饱含着《壮士一去不复返、愿为祖国献青春》的满眶热泪,挥舞着《今日一别何时归、只待疆场捷报传》的粗壮手臂,向亲人告别、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告别,开始了人生道路上的辉煌历程。
“朝辞爹娘去,暮宿长江边,不闻爹娘唤儿声,但闻运兵舰艇汽笛鸣夜天。朝辞长江去去,暮宿运河沿,不闻阿妹唤哥声,但闻运河夜浪声声拍船舷。”从十二月五日拂晓开始,安庆地区八县一市几千名运送新兵的滚滚洪流,分水陆两路齐头并进,向地区所在地的宜城江边迅速汇聚。松兹城关二十八名应征勇士同坐在一辆解放牌大卡车上,沿105国道的沙石公路在络绎不绝的送兵洪流中缓慢地颠簸前行。此时此刻,望着渐渐远去的家乡山山水水、想着终日形影不离的亲人们的音容笑貌,新兵们一个个慢慢平息了离别时的狂热、兴奋与激情,渐渐限入了初别的沉思和内心说不清的凋零。端坐在卡车最后紧靠车挡板并被临时指定为副班长的解生,也不一如同地勾起了行前一幕幕离别的幢景:“慈母手中线,吾儿脚上鞋,临行密密缝,只盼平安归”,“我送郎当兵、难舍相思情,为国赴疆场,期待雁传情”母亲用布满绉纹的一双老手,一边为远行儿郎赶做布鞋,一边老泪纵横的千叮万嘱……;未婚妻紧紧相拥着即将出征的郎君,一面尽情倾诉、柔情难舍,一面细声蜜语、寄托芳心……。” “大家不要沉默了,解生领头唱一个”突然,带兵排长的一句话及时打破车廂沉闷的气氛。“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预备起”解生急忙高声地领唱起来。顿时,车廂里又激情万丈、精神振奋。
经过连续五个多小时的行驶,下一点汽车终于赶到了长江中下游的安庆江边码头。此时,安庆大轮码头十里江堤车流如织,新兵如潮。各县区先后赶到的新兵队伍,一个个集合列队报数,然后在江边就地开饭、休息。下午三点,全线新兵部队全体列队集中,分别向满脸络腮胡子、个头矮小精悍、满面威严杀气的接兵首长——干大队长报到。“同志们!从今天起,你们将是有着光荣传统的人民子弟兵,是有着铁的纪律的人民军队。今天,你们将要离开故乡,奔赴祖国需要的战场。祖国和人民在期望着你们、在考验着你们!在等待着你们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的胜利捷报!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是一个打不垮、拖不烂的坚强整体,要一切行动服从命令听指挥!大家有没信心和决心?”“有!”“好!全体听令,立正、向右转,目标兵舰,出发!”简短的战前动员振摄人心、全场由鴉雀无声突然变得吼声陡起、威震长空。
沿江岸一线长蛇似的新兵队伍,分多路纵队向兵舰悄然无声地快速行进着。不到两个时辰,几千人的部队全部上了兵舰,江岸又立即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时间已近黄昏。随着低沉的汽笛一声长鸣,满载着英雄大别山几千从戍出征男儿的铁罐兵舰,渐渐离开了宜城江岸,在满天红霞的映衬下,向长江下游开足马力前进。
兵舰犹如一把锋锐的利刃,在波涛滚滚的长江上顺水快速地行进着,漆黑的两岸不时地闪动着星星点点的微弱灯光。虽是数九寒冬,兵舰大统仓里却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新兵们激情万千的热浪,随着寒夜渐深也慢慢平静,只听得风催江浪撞击兵船的声音“轰隆!轰隆!”有节奏的回响在无边无际的夜空。不知行驶了多久,沉睡之中的统仓内,突然是谁高喊了一声“快看、到南京了!”朦胧中未见过世面的新兵们,象触电似的蜂踊至船舷两旁狭小的窗口,眺望着两岸高楼大厦被闪耀的霓虹灯辉映得五光十色的夜景,幢景着这就是自己要去的美丽军营,新兵们不禁高兴万分!岂不知下了兵舰分走了一批兵,大部分人又匆匆上了小轮。穿过三江口、沿着大运河、小轮披着满天朝霞继续北进,来自皖西南大别山的新兵们又迎来了从军路上的第二个黎明。放眼这缓缓向后移动着渐渐荒凉的运河两岸、原本就十分贫穷的苏北,又因文革的折腾而更显凄凉荒芜的村镇,新兵们一个个勾起了背井离乡的思念之情。还是新兵排长脑袋灵光,一首《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红歌唱响,很快打破了沉默的气氛,小伙子们一转眼又激情万丈,热血沸腾。 满载新兵的小火轮,沿古运河逆水咚咚!咚咚!缓慢地北行着,沿途分兵、分兵、再分兵。淮安、淮阴、沭阳接连分走了三批战友之后,傍晚,小轮终于靠上了苏北一个不起眼的小码头。这,就是我们最终的行军目的地泗阳县——刚组建的高炮75师大本营。下得小轮,新兵们又快速地在运河堤上列队报数,进行了最后一次分兵。带兵干部们一个个高声的喊叫着名字,“张先德、宋华璋、罗光圣、尹辉煌、陶琼、……出列”一批战友老乡被带走了;〔后来才知道是分到后勤修理所〕“唐旺才、葛文凤……出列”又一批战友老乡被带走了〔他们分到师直通讯连〕;“龚福友、朱发明……出列”再一批战友老乡被带走分往师直侦察连。望着年龄最小的战友老乡朱发明带走时一个劲淌眼泪难分难舍的情景,在场不少战友都情不自禁地呜呜咽咽地小声哭泣起来。看着剩下越来越少的新兵队伍,解生心里直打着小鼓!怎么还没有点着我的名字?突然一个头中等白净的军人〔后来才知道是师运输连郑连长〕只见他同旁边几个首长模样的人小声交谈几句后,马上大声高喊:“,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然后跑步向前,双脚咔嚓立正!“报告部长、人数全部到齐、请指示。”“好!出发”“立正!向右转,上车!”剩下的城关新兵老乡“刘大德、吴新奇、尹四保、刘小龙、罗树林、刘志柱和解生等最后一批人又匆匆爬上车,汽车缓缓地穿过昏暗路灯下的泗阳县街道向东北出了县城,接着又继续沿着乡村简易公路,向县城东北方向的荒野开去,望着渐渐远离的县城灯光,汽车爬行在漆黑荒凉的野外,满心狐疑的解生小声问身边带兵的班长:“班长,我们这是往哪开,很远吗?”“不知道,听说是开往运输连”班长小声说道。“运输连?不是听小道消息说自己对口分到医院吗?怎么又分到运输连了?”是否搞错了,解生一路上反问了自己几个为什么。然后小声问班长,“我们这些人都分到运输连的吗?”班长说他不知道。解生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得抱着《反正当兵在外,身不由已,听天由命吧》的心情,随着颠簸的汽车在荒郊野外继续前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24 17:40: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