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趣事之二
---658团1976年调防的前前后后
在75师所属的四个建制团中,658团是唯一一个经历了两次调防的部队。第一次调防是从淮安调到南京花旗营,第二次调防是从花旗营调到苏北的滨海县。部队调防,就如同我们老百姓搬家,是件十分重要但是又非常麻烦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曾经经历过的1976年那次调防,至今还有着深深的记忆。前一节写过了658团的那些人与事,是以趣事开的头,下面不管有没有“趣”,咱都按照《军营趣事》往下写吧。
那年的调防是与部队混编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正式的动员教育是从3月25日开始,为期两天。机关干部都分散到各个连队掌握情况,我被安排到指挥连参加动员教育。晚上团长破例的来了个机关干部点名,对机关干部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为的是防止在部队任务转换时出现松懈现象。
在部队调防之前的3月15日,不知是巧合还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我们4连的一个洪泽籍退伍战友庄建国又重回淮安来玩,一个连队、一个班的老战友得以重见,非常高兴。那天中午,我们边喝边谈,十分投缘。自己一入伍就到2营四连,虽然中间几次去政治处参加通讯报道组,但是1970年--1973年自己的编制一直在四连,主要生活在4连。 所以与4连的那些老战友,譬如马立、齐宁、汝小丁和那天回部队的庄建国,已经结下十分深厚的感情。
4月1日,我们曾经共同生活了6年之久的2营要调到宿迁的659团了。当时,我真是有点依依不舍。那天晚上,部队礼堂放电影,影片是《沙漠的春天》。看完电影已经是晚上9点半,马上赶到红桥。因为那天晚上,2营要在10点钟出发赴宿迁。那天的天气非常恶劣,风沙弥漫。从10点出发,连续行军,早上5点钟才到达新驻防地--宿迁晓店。那个年代,公路条件与今天不能同日而语。加上是大部队行军,现在看来那是太慢了。把自己生活了6年的部队亲自送到新驻防地之后,顾不上看一眼周围的风景,就随即返回淮安,连去带回,总共16个小时。
4月3日晚上,在即将离开淮安之际,地方安排部队到淮安电影院去看了一场送别电影《黄河少年》。这是在淮安看的最后一场电影了,因为4月4日晚上部队就要告别战斗生活了6年多的古城楚州。新的征途在等待,新的使命在召唤。再见 了,淮安。当时,嘴上说是再见了,但是心里估摸着与淮安再见的可能性很小。后来证明,尽管可能性不大,但还真是再见过两次。一次是1979年随部队从射阳靶场返回南京花旗营时路过淮安,又到新城老营房住了一晚;另一次是2007年去海安办事路过淮安,到周总理故居溜了一圈。这在当时从淮安调防走时,确实是没有想到的。
1976年的4月4日是清明节,在即将离开淮安之际,利用下午的空隙,云起又与杨迎春风老兄一起,来到周恩来总理的故居。怀着沉痛的心情,再一次到设在这里的灵堂哀悼追思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但愿自己以此作为激励自己的榜样与座右铭,经常勉励自己像周总理那样做人、做事。
4月4日晚上自己被安排带着2连的76号车加强高机连行动,7点钟准时向南京方向出发。经过一夜的长途行军,早上5点多到达花旗营营房,也算一路平安。
那天晚上作为带车干部,为了怕连夜行军打瞌睡。我在出发前,用军用水壶装了一壶丹阳葡萄酒。过一会儿,觉得有点困了,就喝上两口。出于客气,我也曾经让过那辆车的司机,问他喝不喝。咱也是好心,不是怕他打瞌睡出事故吗。没有想到这个司机也太老实,在调防行军总结时,在班务会上把我给他让酒的事情讲了出来。团长在全团总结大会上,不点名的批评了这件事,给我弄的很扫兴。
过去没有在山区呆过,到了这里,看到四周地势起伏,以为这就是山区了。后来行走的地方多了,才知道这里充其量算个丘陵地区。花旗营是个很不起眼的小村,竟然住了这么多部队。除了658团住的这个营房,北边还有个解放军高级步校、一个南京军区通信部下属的一个团级单位。淮安虽然不大,但是团部就在城里,出门转转很方便。花旗营这个营房虽然比淮安的营房集中,但是距离南京超过20公里,又有长江相隔,偏安一隅,当时觉得不是很方便。
新营房分为南北两个院,司令部与团首长在北院,大礼堂、招待所与机关食堂也都在北院。我们政治处与后勤处的办公楼在南院,后勤处在一楼,政治处在2楼。我们宣传股在2层的西头,阳面的那间大房间是我们的办公室,阴面西北角那间是我们的小储藏间,西属第2间就是刚调防过去时我的宿舍。住下的第5天,老沈阳正式调到宣传股,我们哥俩就住在一个房间,他住西面那张床,我在东面那一张。如果从那时在一间屋子里住算起,云起与老沈阳的交往已经35年了。35年一晃过去,回想起来,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2 20:24:0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