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rlm81.com/bbs/

展现军人风采,宏扬军人气概。给和平年代下的军人提供精神憩乐园,为所有现役和退役军人提供一方展现自我的天地,为无缘绿色军装的地方青年提供一座火热的网络军营,为喜欢军人的朋友提供一个了解军人、走近军人的服务场所。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伫立黄昏原创文章】从《二泉映月》到《梁祝》!

1楼
盛唐 发表于:2019/5/11 12:33:26

原创: 伫立黄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如梦如幻的《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梁祝》以及不受约束、想怎么高兴就怎么哼唱的《茉莉花》,均诞生于江浙。它们虽为国人熟知,却是被外国人捧红的,被外国人看好又被自家人确认的作品,注定传世。

什么样的水土,造就什么样的人文,什么样的人文,造就什么样的人文精粹。

山育姿色、水养俊美、舟车通旺、稻谷飘香的江浙地域,如果出不来几首养心悦耳的好曲好调儿,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还好,该来的非得来,什么也挡不住,《二泉映月》与《梁祝》,就是江浙母体的顺产儿。

阿炳的老爹是一位民间艺人,血缘与父亲一脉相承的阿炳在娘胎里已经染上音乐天赋,懂事儿后再经父亲一番呵斥与棍棒相胁,调教出一位大师级的天才,顺理成章。

阿炳身上贴着好些独特的标签,他生性顽劣却有点儿孤僻;放纵不羁却颇有良知;吹烟泡儿逛窑子的破事儿干过不少,但却疏远权贵不惧黑道儿,对穷苦下人持有一颗同情心。

不管他的人生怎样的黑里透灰、灰里透白,阿炳的人,却是属于音乐的,《二泉映月》就是明证。

经过一代代音乐人的不断感悟与挖掘,《二泉映月》已经越来越完美。月夜星空,双泉于山涧和谐共鸣;清风随伴,宿鸟倾听;空灵的泉音是歌?是吟?是哭?是诉?好似都是,又好似都不是,唯一的诠释是,你的音乐感知在哪儿,《二泉映月》就在哪儿。

我听过好多大师用二胡拉奏《二泉映月》,最让我失望的,却是阿炳。

阿炳留给后人一曲不朽的《二泉映月》,却用亲手拉奏的二胡使其大为逊色,让我特别纠结。过后稍思,便心知肚明。

录制《二泉映月》时,阿炳人已暮年,又恰逢六〇年,浓重的政治气候、饥困的现实环境、让一个旧社会过来的艺人,心灵上不可能没有负重;身心有约束,手腕必然乏力,加上录音棚与录音设备简陋,围观者中又无知音凑趣,阿炳极有可能是带着敷衍的心情录下这首曲子的。

好在,《二泉映月》的内涵与元素是真金白银的,在时光的打磨下,也将不断升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比《二泉映月》晚了十几年才面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作品。作者叫何占豪,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父亲是一位绍剧演员。因在旧社会饱尝戏子之苦,为防止自己成为儿子的前车之鉴,借债送儿子去杭州上学,没想到摆脱绍剧的何占豪到了杭州却迷上了越剧,并且在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幸运地被校党委书记委以重任,要他写一部能让中国老百姓听得懂的西方交响乐。何占豪头上冒汗,心里发虚,却又不甘错过难得的机遇,回到宿舍点灯熬夜,愁得团团乱转。

峰回路转之时,他脑海里萦绕着袁雪芬、徐玉兰演唱的越剧曲目,并发现只要把这些曲调的节奏拉长或缩短,再给音标换个位置,简直就他妈神啦,听起来就像仙曲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何占豪一口气写出《梁祝》初稿, 同学陈钢又以装裱工的身份为其镶边儿加框,并于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一曲终了,女提琴手余丽拿鞠躬谢幕,整个剧院一片沸腾……

余丽拿虽是演奏《梁祝》第一人,而且还为《梁祝》的完善提出过不少好建议,但她演奏的《梁祝》,并没有将作品的内涵与寓意充分表达,真正让《梁祝》大放熠彩的,是盛中国。如果将盛、余二人演奏的《梁祝》轮听一遍,答案就会揭晓。

盛中国是一位伟大的提琴家,只有他将《梁祝》诠释得无与伦比。

不管将来还会有多少人演奏《梁祝》,若想越过盛中国到达的门坎儿,几乎为零……

休要指望年轻天才能让乾坤反转、祖颜黯然,不可能!先师们的坎坷人生、饱受的严寒风霜,这种幸与不幸下的积淀与释放,不是音乐本身能够赐予的。

以此类推,《二泉映月》不可超越,《梁祝》也不可超越,不是因为它们登峰造极,而是因为它们应运而生,它们使用的素材可以被后人重复使用,但成全它们的时代背景与土壤环境,却是有钱难买的,它们因此而经典、而不朽、而后世流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楼
马立昆仑 发表于:2019/5/11 16:50:51
经典的作品不会随着作者的变化而变化,在时光的打磨下只会更加精彩,套用一句话“经典永流传”!
3楼
颜竹凌 发表于:2019/5/12 9:35:09
以下是引用马立昆仑在2019/5/11 16:50:51的发言:
经典的作品不会随着作者的变化而变化,在时光的打磨下只会更加精彩,套用一句话“经典永流传”!

谢谢分享

4楼
杨迎春风 发表于:2019/5/12 15:55:31

经典的作品流芳百世!

伫立黄昏的文章动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5/12 15:58:21编辑过]
5楼
五行真人 发表于:2019/5/12 21:59:14
以下是引用杨迎春风在2019/5/12 15:55:31的发言:

经典的作品流芳百世!

伫立黄昏的文章动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5/12 15:58:21编辑过]

谢谢分享!
6楼
伫立黄昏 发表于:2019/5/13 7:18:55
感谢唐兄抬举,感谢老兵点赞! 文章是仓促写成的,谬误在所难免,但对《二泉映月》和《梁祝》的痴迷,已非一年两年。江浙山水秀美,人文丰饶,是孕育好作品的温床,这些认识,也跟当兵的经历有关,试想一下,如果七十五师不在苏北,而是在陕北,那很可能就会冲着黄土高坡和油泼面说三道四了,所以,人曾经在哪儿,牵挂就在哪儿,写出此文,恐怕也跟感念部队、感念战友的情结有缘。 点滴感受,唯有战友能懂! 没找到答谢的表情,用文字代替吧:握手、致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5/13 7:22:41编辑过]
7楼
天星居士 发表于:2019/5/13 21:26:16
以下是引用杨迎春风在2019/5/12 15:55:31的发言:

经典的作品流芳百世!

伫立黄昏的文章动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5/12 15:58:21编辑过]

8楼
野百合 发表于:2019/5/14 18:22:32
好帖,谢谢分享。
9楼
风无痕 发表于:2019/6/17 12:53:41
以下是引用野百合在2019/5/14 18:22:32的发言:
好帖,谢谢分享。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0 - 2008 jrlm81.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皖ICP备10206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