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rlm81.com/bbs/
原创: 伫立黄昏
如梦如幻的《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梁祝》以及不受约束、想怎么高兴就怎么哼唱的《茉莉花》,均诞生于江浙。它们虽为国人熟知,却是被外国人捧红的,被外国人看好又被自家人确认的作品,注定传世。
什么样的水土,造就什么样的人文,什么样的人文,造就什么样的人文精粹。
山育姿色、水养俊美、舟车通旺、稻谷飘香的江浙地域,如果出不来几首养心悦耳的好曲好调儿,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还好,该来的非得来,什么也挡不住,《二泉映月》与《梁祝》,就是江浙母体的顺产儿。
阿炳的老爹是一位民间艺人,血缘与父亲一脉相承的阿炳在娘胎里已经染上音乐天赋,懂事儿后再经父亲一番呵斥与棍棒相胁,调教出一位大师级的天才,顺理成章。
阿炳身上贴着好些独特的标签,他生性顽劣却有点儿孤僻;放纵不羁却颇有良知;吹烟泡儿逛窑子的破事儿干过不少,但却疏远权贵不惧黑道儿,对穷苦下人持有一颗同情心。
不管他的人生怎样的黑里透灰、灰里透白,阿炳的人,却是属于音乐的,《二泉映月》就是明证。
经过一代代音乐人的不断感悟与挖掘,《二泉映月》已经越来越完美。月夜星空,双泉于山涧和谐共鸣;清风随伴,宿鸟倾听;空灵的泉音是歌?是吟?是哭?是诉?好似都是,又好似都不是,唯一的诠释是,你的音乐感知在哪儿,《二泉映月》就在哪儿。
我听过好多大师用二胡拉奏《二泉映月》,最让我失望的,却是阿炳。
阿炳留给后人一曲不朽的《二泉映月》,却用亲手拉奏的二胡使其大为逊色,让我特别纠结。过后稍思,便心知肚明。
录制《二泉映月》时,阿炳人已暮年,又恰逢六〇年,浓重的政治气候、饥困的现实环境、让一个旧社会过来的艺人,心灵上不可能没有负重;身心有约束,手腕必然乏力,加上录音棚与录音设备简陋,围观者中又无知音凑趣,阿炳极有可能是带着敷衍的心情录下这首曲子的。
好在,《二泉映月》的内涵与元素是真金白银的,在时光的打磨下,也将不断升华!
比《二泉映月》晚了十几年才面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作品。作者叫何占豪,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父亲是一位绍剧演员。因在旧社会饱尝戏子之苦,为防止自己成为儿子的前车之鉴,借债送儿子去杭州上学,没想到摆脱绍剧的何占豪到了杭州却迷上了越剧,并且在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幸运地被校党委书记委以重任,要他写一部能让中国老百姓听得懂的西方交响乐。何占豪头上冒汗,心里发虚,却又不甘错过难得的机遇,回到宿舍点灯熬夜,愁得团团乱转。
峰回路转之时,他脑海里萦绕着袁雪芬、徐玉兰演唱的越剧曲目,并发现只要把这些曲调的节奏拉长或缩短,再给音标换个位置,简直就他妈神啦,听起来就像仙曲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3.jpg
何占豪一口气写出《梁祝》初稿, 同学陈钢又以装裱工的身份为其镶边儿加框,并于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一曲终了,女提琴手余丽拿鞠躬谢幕,整个剧院一片沸腾……
余丽拿虽是演奏《梁祝》第一人,而且还为《梁祝》的完善提出过不少好建议,但她演奏的《梁祝》,并没有将作品的内涵与寓意充分表达,真正让《梁祝》大放熠彩的,是盛中国。如果将盛、余二人演奏的《梁祝》轮听一遍,答案就会揭晓。
盛中国是一位伟大的提琴家,只有他将《梁祝》诠释得无与伦比。
不管将来还会有多少人演奏《梁祝》,若想越过盛中国到达的门坎儿,几乎为零……
休要指望年轻天才能让乾坤反转、祖颜黯然,不可能!先师们的坎坷人生、饱受的严寒风霜,这种幸与不幸下的积淀与释放,不是音乐本身能够赐予的。
以此类推,《二泉映月》不可超越,《梁祝》也不可超越,不是因为它们登峰造极,而是因为它们应运而生,它们使用的素材可以被后人重复使用,但成全它们的时代背景与土壤环境,却是有钱难买的,它们因此而经典、而不朽、而后世流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jpg
谢谢分享
经典的作品流芳百世!
伫立黄昏的文章动人!
经典的作品流芳百世!
伫立黄昏的文章动人!
经典的作品流芳百世!
伫立黄昏的文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