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rlm81.com/bbs/
梦回大院,六六久长!(一)
-
----
读马立昆仑诗作有感
马立昆仑的《梦回大院》与 《六六久长》,是两篇血脉相连的姊妹篇;流畅的叙述,质朴的语言,将作者一段暖心的生命记忆,徐徐释放;饱蘸着温情、感动、眷恋、缅怀等诸多纯洁美好的人文情怀,都在娓娓的诉说中,一一表白出来,读过的人都会被一段因不可复制、才可能被怀旧的情结牢牢铭记,并在弥足珍惜的收藏中,品味无穷……
没错,在那个物质匮乏,百姓生活普遍困苦的年月,军营大院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衣着上没有补丁;脸蛋上没有饥饿的菜色;上学的书包是在商店里精挑细选的;出门上学的路上,他们手中的早餐,是白面馒头和油条;他们每个星期都有机会提着马扎,跟着妈妈去部队篮球场上看电影,他们的口袋里也时常装着散发着水果香味的糖果儿……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生活待遇,对于院外普通人家的孩子,是一种梦,而且,即使做梦,也是不完整的,因为,他们在现实中,就没有完整地品尝过。
大院里的绝大多数孩子,好像也没有辜负这一切。
他们得到的呵护多,他们受到的教育也好,他们的穿戴举止也比普通人家的孩子们体面,红色的教化在他们的血液里根深蒂固,从而在他们长大成人后,自然而然地成为父辈理想的传承者。
红色的背景下,大院里走出许多有建树的人物。他们确实有背景,但也确实能担得起这种抬举。因此,当他们在功成名甚或是飞黄腾达的人生目标实现以后,他们对大院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在我心底最暖的地方,
藏着一个大院。
那里是孩提时期的天堂,
那是人生的第二个故乡。
…………
院子很大很大,
装得下我整个快乐的童年时光;
院子又很小很小,
在漫长的人生中小的无法度量。
她的名字很土,
念上一遍就能让人终生难忘,
这些发自肺腑的诗句,应该是作者眼含泪水写出来的。如果有人怀疑这是笔者的臆猜,那下面这几句就是对这种想法的回答:
大院的生活转瞬而过,
几十年来从没断过痴痴的念想。
多少次梦回大院,
在童年的天堂里徜徉;
多少次伙伴聚会,
把小名、绰号一个个轮着叫响:
黑蛋、麦顺、大鼻子,
臭妮、苹果、小辫子……
每一次呼唤都让人热泪盈眶。
作者的感受如此冲动,是因为大院慷慨馈赠给他们的生命礼物,是如此恩厚,靠着这一切,他们的生命空间,才格外的高远、湛蓝……
我熟悉军营大院,缘于我们临沂是行政专属所在地,这里常年都驻扎着师级建制的部队,早先是6085部队,后来是9636部队,再后来是9624部队,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杨育才,就是该师的副师长。
一条窄窄的护城河,将百姓人家与部队营房和家属区巧妙隔开;一座建造精致的小木桥,又将护城河两侧的军营与民宅有机相连……多年以后我还对这一布局感慨不已,也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人为的匠心独运,还是无巧不巧的顺理成章,但不管是什么,这一安排,堪称绝妙!
大院里有我哥哥和姐姐的同学,也有我的同学。再细化一点儿,就是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杨育才副师长的小女儿,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我们是校友,但由于同级不同班,也因着男同学与女同学轻易不能搭话的缘由,我们其实是“陌生人”,但是对她的父亲,却是发自内心地崇拜!
因为这一切,我虽然不是军营大院的孩子,但是,军营大院却也给我留下了诸多终生难忘的记忆。
首先,我在那里看过很多电影,也看过很多高水准的文艺演出,加入临沂红小兵宣传队以后,我也随着宣传队去师部和各团表演过节目,并且受到很高的礼遇。最激动的一次,就是杨育才副师长也来看我们演出,并且作为观众中级别最高的首长,在演出结束后第一个走上舞台,与我们握手并讲话。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近这位朝鲜战场上的传奇英雄,那种激动,难以言表。跟他握过手之后,我用尽力气地使拼命鼓掌,却仍然觉得有劲儿使不出来,恨不得跳起来大喊大叫一番,方能彻底宣泄……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