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rlm81.com/bbs/
陈望道
陈望道(1891.01.18-1977.10.29),中国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原名参一,笔名陈佛突、陈雪帆、南山、张华、一介、焦风、晓风、龙贡公等。浙江省义乌人。1891年1月18日(清光绪十六年农历腊月初九)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毕业于金华中学,曾赴日本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撰写了《漫谈“马氏文通”》等论文和《修辞学发凡》等专著。1977年,他在病榻上完成了他最后一部著作《文法简论》(1978)的定稿工作。这本书共分7章,其中不少地方是30年代末40年代初一些见解的进一步发挥。书中对词类问题用了较多的笔墨,既讲了词类区分的依据,又讲了汉语的词类系统。他把汉语的实词分为体词、用词、点词、副词 4大类。体词包括名词、代词;用词包括动词、形容词、断词、衡词;点词包括数词、指词;加上副词,合为9类。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3类。在实词、虚词之外另立感词一类,共计13类。句法部分讲得比较简单,他把复合谓语分为并列、顺递、接合、提带4种。这本书是他继《修辞学发凡》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
另外,他还有许多篇论文。目前,他的论著均已收入四卷本《陈望道文集》中或依专题而分别收入《陈望道语文论集》《陈望道修辞论集》等当中。陈望道曾任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教授。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汉族,祖籍金华汤溪黄塘村,出生于浙江桐乡石门镇。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1975年不治而逝,享年七十八岁。
冯泽芳
冯泽芳
冯泽芳是中国现代棉作科学主要奠基人。早年对亚洲棉的分类、遗传以及亚洲棉与美棉杂种的细胞遗传学做过较深入的研究。在划分中国棉区,鉴定与发展离核木棉,在培养棉花科技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是我国杰出的农学家,中国现代棉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于1959年9月22日 逝世于安阳。
施复亮
施复亮(1899—1970),,原名施存统,是早期活动家、领导者。曾用名方国昌、光亮、子元、施伏量等,源东乡叶村人。民国8年(1919),发表《非孝》之文,名扬大江南北。民国11年(1922),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建国后,任劳动部第一副部长,一、二、三届全国人代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张书旗
张书旗(1900—1957),原名世忠,字书旂,号南京晓庄、七炉居。室名小松山庄。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去美国创办画院,讲学作画,后定居旧金山。勤于写生,工于设色,尤善用粉,在染色的仿古宣纸上,用白粉蘸色点染,计白当黑,手法巧妙娴熟,极见生动,画风浓丽秀雅,别具一格。其作品曾被美国总统收藏。其花鸟,取法于任伯年,作花鸟喜用白粉调和色墨,画面典雅明丽,颇具现代感。又得高剑父与吕凤子亲授,形成色、粉与笔墨兼施的清新流丽画风而独标一格。
1941年,他的旷世巨作《百鸽图》被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一份厚礼赠送给美国政府,祝贺罗斯福总统三次连任美国总统。后长期被悬挂在白宫,是进入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
曹聚仁
曹聚仁(1900—1972) 字挺岫,号听涛,笔名袁大郎、陈思、彭观清、丁舟等 ,1900年7月7日出生于浙江浦江蒋畈村(今兰溪市梅江镇蒋畈村),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人士。
1915年考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任学生自治会主席,主编《浙江新潮》。
1921年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并在爱国女中任教,同时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撰稿。1922年,他笔录了章太炎的国学演讲,后整理成《国学概论》出版。后对章太炎扼杀白话文的论调,撰文做了批评。又编著《国故学大纲》上册,批判胡适派的学术主张,开始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923年至1935年他先后在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上海艺术大学、路矿学院、暨南、复旦、持志、光华、大夏、中国公学等大学任教授。1932年创办《涛声》周刊,刊头以“乌鸦”为记,用以讽刺国民党当局,不久被查禁。1934年在上海与陈望道等提倡“大众语”运动,针对当时文坛读经复古运动开展斗争。同年与陈望道等合编《太白》期刊,任《太白》月刊编委,1935年,主编《芒种》,反对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鲁迅主动投稿予以支持。同年,他与邹韬奋、沈钧儒等成为抗日救国会11名委员之一,并为《申报·自由谈》、《立报》等刊物撰写评论和杂文。
吴弗之
吴弗之(一九OO— 一九七七)初名士绥,改名黔,号吴路予,川字行,浦江前吴村人。幼承家学,酷爱美术,读书之暇,常临蒋南沙、挥南田工笔范本。十五岁考取严州省立第九中学,名列第一。十九岁拜陈友年为师,补习诗词、文史典籍。1922年进上海美专高科班,受吴昌硕大写意派的启发,改攻写意,深得奶庐神髓。毕业后,赴苏州第一师范和淮安中学执教美术, 1928年出版《弗之画稿》,刘海粟题,“超逸高妙”。1929年回上海美专任教授兼沪江大学及附属中学美术导师。1932年,与潘天寿、诸闻韵、张书旅,张振择五人组织白社画会,继承“扬州八怪”的革新精神,从事诗、书、画的研究,在沪、苏、宁、杭等地举办白社画展,出版白社画集。常与潘天寿出入上海诸收藏家之门,赏鉴历代名画真迹,眼界大开,艺事日进。在教学中,既能作画示范,又能阐明画理与画法,成为上海三十年代很受学生欢迎的名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在沪积极举办古今书画展,为捐募救国基金不遗余力。1939年赴滇任国立艺专教授,1941年8月任福建省立师专中国画教授,解放后,和潘天寿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校(即浙江美术学院前身)民族绘画研究室和彩墨画系工作期间,对民族绘画的研究和为学校鉴别、购进大量明、清书画珍品,作出贡献。1957年任国画系主任,紧密配合潘天寿对绘画虚无主义的批判,首创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的分科教学。强调中国画教学的独立性,强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强调中国画造型是笔线造型,不赞成用明暗块面塑造的观念和方法作为中国画的造型训练内容;强调教书又教人,提倡人格教育。“文化大革命”中,作《篱菊图》、《松色不肯秋》,被诬为“黑画”,被批斗,于1977年7月26日逝世。
吴弗之曾任浙江省第三届人大代表、民盟浙江省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常务理事。一生淡于名利,埋头于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事业,擅长意笔花乌;间作山水、人物、走兽,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早年画风受吴昌硕影响甚多,后吸收青藤、自阳、石涛、李鲜诸家,自辟画风,形成丰润郁勃,炯娜多姿的独特风格在画史、画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在创作和教学之余,著书立说,著作甚丰。已出版和整理成册的除画辑、画集外,有《马远和夏哇》(与邓白合著)、《画论笔记》、《中国画十讲》、《画微随笔》、《吴豁吟草》、《义第之题画诗存》等。
朱章赓
朱章赓(1900—1978),又名季青,义乌陇头朱山头下人。早年就读上海南洋中学,积极参加学生会活动和五四运动。1920年秋,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29年毕业后,在上海、南京卫生部门工作。1932年,至美国耶鲁大学进修,得公共卫生博士学位,获国际奖学金,考察欧洲各国包括苏联的公共卫生。1934年5月回国,任南京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卫生教育系主任,兼中央大学卫生教育科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贵阳卫生人员训练所所长,卫生署中央卫生实验院院长。1947年4月,到美国纽约,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过渡委员会卫生组副主任。后任国民政府卫生部次长、代理部长,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理事、第十五届理事长。1949年9月辞职。1950年5月,应聘至瑞士担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行政组主任,与我国驻瑞士使馆建立联系,为扩大我国政治影响、争取爱国力量做了大量工作。1963年10月回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后一度任职卫生部外事局。1975年,当选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副会长,是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孕妇之友》、《苏联卫生设施》等。
严济慈
严济慈(1900.12.4—1996.11.2),谱名泽荣,字慕光,号厂佛,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四生于浙江省东阳县下湖严村。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人之 一。1923年赴法国留学,1925年获巴黎大学数理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科学博士学位。他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这一,也是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造诣精深。历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应用物理所所长、东北分院院长、技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及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及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