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rlm81.com/bbs/
83651部队荒草圩农场,原为白米山农场的一部分,1964年建场。该场在全椒县东南,位于滁河下游的荒草圩一圩,与83230部队荒草圩农场接壤。
荒草圩一圩土地总面积9700余亩,其中部队农场耕地4000余亩,渔塘800亩,其余为农民的耕地。农场设政委、场长、机关设生产、后勤、政治3个处,下辖工业队、副业队、农业1、2、3队。1990年,生产粮食110万公斤,利润80万元。
基本建设
83651部队农场从建场伊始就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87年,投资11万元,架设了高压线和电话线,修建了总机房、道路和自来水站。1989年冬,农场全体干部战士与师增援部队共1200人,奋战1个月,挖土8万立方米,加固大堤,清除淤泥,修挖条田沟。并投资10余万元,对大小排灌站的泵体进行更换,加强了水利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农场已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基本建设做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话(电话)。
建制沿革
1974年底,根据6408部队【1974】政秘字第1号指示,83651部队(陆军第34师)接收南京军区装甲兵第74师经营的全椒县荒草圩1圩农场,作为师的生产基地;师原先经营的淮南农场同时交给当地政府。1975~1979年3月,83651部队农场为营级建制。1979年4月,经师党委批准,升格为团级建制,隶属于83651部队后勤部领导;是年,由于101团6连边生产、边抓好文化学习,被评为学习文化先进单位。
1981年6月25日,军政治部、后勤部联合转发34师农场召开“军政军民座谈会”的做法,肯定了师农场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工作。生产经营
师农场早期单一经营农业,主要从事粮食生产。遵照军、师关于加强生产工作的指示,精耕细作,不断完善生产承包责任制,使粮食产量逐步递增。1979年,种植小麦3070亩总产60余万公斤,创荒草圩历史最高产量。1980~1981年,持续高产,平均年产粮食70余万公斤。近年来对农业实行旱改水,使全场4000亩地全部种上了高产的水稻。1986~1990年,围绕生产经营中心,狠抓增产创收,做到“用兵少、种地多、产量高、成本低、收益大,为部队生活服务好”。为此,师农场采取五项改革措施:一是改革单一经营农业的生产方式,逐步走上农林牧副渔工全面发展轨道;二是实施以场长为主体的各级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三是提髙科学种田水平;四是改革耕作制度,提高机械化程度;五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旱涝保收能力。
1987~1990年,农场持续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盈利指标,年产粮食已突破100万公斤。1988年盈利70万元,1989年盈利75万元,1990年盈利突破百万元。
师农场的多种经营有了较大发展,渔业生产年创利10万元左右,有20门轮窑厂、金岗石厂各1个,并组建了工程队。经过16年的艰苦创业,已由原来落后的手工劳动发展成初具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由单一经营农业发展成农、工、牧、渔、副业并举的综合经营的农场。累计盈利400余万元,为保障全师教育训练和部队生活需要作出了贡献。
来源:豆丁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安徽的国营农场》一文
(以上内容若有不实之处请首长和战友们指正,敬请分享战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