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rlm81.com/bbs/
真正的830年历史的那座古熟溪桥,已经垮塌了快12年了。现在这座桥,是近年来照原样重修的。外地人是看不出来的。我1998年去武义那次,曾经用还使用胶卷的傻瓜相机拍过一张古熟溪桥的照片。拍的不是很好,仅供比较新桥与古桥。又搜了些资料,供感兴趣的战友参考。
熟溪桥横跨熟溪,通济南北,昔时为武义、永康两县和金华、处州两府的交通要津,桥总长约140米。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县主簿石公君为免除百姓涉水过河之苦,献薪俸、筹资金,励精图治,主持建造了一座九孔十墩的木桥,从此南北天堑变通途,在武义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至今桥中央还高悬着一块牌匾“源溯石公”,当时人们称此桥为“石公桥”,以志永久的纪念。桥因无桥屋,岁久圯废,明隆庆二年(1568年),地方三名流共举修桥大业,知县林一鹄捐俸相助,造石墩十座,架木为梁,上铺木板,易名为熟溪桥。
明万历四年(1576年),修葺中造桥屋49楹,桥长50丈,宽1丈9尺,初成廊桥风貌。这样一来行人可避风雨,二来桥上可摆摊设点供来往行人打个尖,三来因有桥屋,桥面可不受风雨的袭击,从而延长使用寿命。以后的几百年中,熟溪桥又多次遭受洪灾火患,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一场大火无情地烧毁了木桥。及至清乾隆五十年(1786年),经过多年的艰辛筹措,县令韩席珍倡募修成十墩九孔桥,增桥屋为五十楹,卫以桥栏,廊桥中间化廊为亭阁,有扶梯可登楼,成为重檐歇山顶亭阁廊桥,雕梁飞檐,显得格外典雅沉稳。桥面设有桥凳,既可供行人驻足憩息,对桥梁整体刚性也具有一定作用。这种别具一格的建筑方式,使熟溪桥成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一朵奇葩,被称为“江南一绝”。
古桥历经八百年的风雨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就是在近代也不乏厄运。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寇入侵武义,在熟溪桥上铺铁轨,盗运萤石,桥梁遭到严重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即1946年,武义成立修桥委员会,修缮熟溪桥,1947年10月31日竣工,恢复桥屋,但桥中无楼阁。40年后的1986年11月,我县又对熟溪桥进行落架大修,次年9月竣工。桥梁、枕木、铺板、桥屋等全部去腐换新。桥两端各列石狮一对,使古桥更具民族特色。桥中复建楼阁,易名为“岁丰阁”,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欣然为此阁题匾。
作为全国300多座廊桥之祖,熟溪桥以其古文化的历史价值越来越受重视和青睐。197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桥梁史话》刊登了熟溪桥的照片,并对古桥的结构特色和“一桥多用”作了介绍。1986年8月27日,《光明日报》报头专栏“伟大的祖国”上刊登了熟溪桥的照片,称之为我国现存古代桥梁建筑中的艺术珍品。由此,熟溪桥更加闻名于世。1989年12月12日,熟溪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延福寺、明招寺等文物古迹一起,成为我县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2000年6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冲毁了熟溪桥。当时,熟溪两岸挤满了群众,许多人眼含热泪,看着古桥在滔滔江水中一点一点地垮塌。不少老人甚至在桥头插上香和蜡烛,为古桥送行。“熟溪桥是武义的象征,武义不能没有熟溪桥!”洪水退去后的第二天,就有群众从心底里发出了这一呐喊。在县委、县政府倡议下,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踊跃捐款,重建熟溪桥。桥面木构架按上世纪八十年代图样修复,不改变文物原状。有几位住在下游的群众还送来了冒险从洪水中打捞起来的桥板等物品。桥墩改为内部钢架混凝土大放脚结构,条石包面,外形不改。重建熟溪桥共耗资420万元,其中社会个人捐款300万元,于2001年5月28日竣工,使800年古桥重放光彩。如今,桥头一块块大理石上镌刻着无数为修桥捐款的市民的名字,从中可感受到武义人对熟溪桥的深情。
重修后的熟溪桥,廊亭相连,气势磅礴宏伟。沿青石板台阶走上熟溪桥,一对青石狮子威武地镇守着桥头。桥头有高墙,黑檐粉壁,中间两扇朱门上挂着一对铁环,很像古代的豪门大宅。门上黑字“熟溪桥”苍劲有力,似有笔扫千钧之势。走进桥中,朱红色的廊柱、朱红色的栏杆,檐下悬挂着的红灯笼迎风微动,仿若走进一幕幕老电影。沿“岁丰阁”的台阶拾阶而上,推开两边的花窗,远方壶山和绵长的熟溪尽收眼底,不论是夕阳西下,还是明月东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凭栏远眺,可尽览两岸美景,“百尺长虹锁碧流,芦汀荻浦净寒秋……遥见船从桥下过,恍疑人向镜中游。”这是古人徐俟召写的《咏熟溪桥》中的句子。自熟溪桥建成至今,文人学士写下的诗文颇多。 重建熟溪桥后,我县广邀书法名家题字,将其建成了“古桥联廊”。各类书体,楷篆隶行草及魏碑无一缺少,楹联更是妙笔生花,令人遐思无限。“看流水万千潮落,问古桥多少沧桑”、“山邀词杰陈同甫,川泊诗人孟浩然”、“两岸楼群一派气象,万家灯火满城玑珠”、“雨散飞花沾宿露,月明垂柳带青烟”、“三百里泉自何年成熟水;五千家灯火自此处飞越长桥”、“北岭松云摩诘画,熟溪流水伯牙琴”,文辞优美、意境深邃的楹联把武义的历史、文化、传说、轶事、时代风貌融为一体。沙孟海的题匾和骆恒光、金鉴才、叶一苇、姜东舒、郭仲选、刘江等名家的书法为古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如今,熟溪桥北有气势恢宏的滨江广场,南有绿树成荫的湖畔公园,成为武义县城的中心景观、外地游客的必到之地,甚至有了“不到熟溪桥,枉到武义游”的说法。捧一杯清茶,静静地坐在熟溪桥上,听桥下熟水潺潺,看两岸灯火闪烁,恍若置身琼宇仙阁中。此时,古老的熟溪桥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你叙述着两岸百姓为古桥的屡毁屡建所写下的历史华章,以及一代代武义人不屈不挠、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