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馒头(咱家乡叫蒸馍馍),是老百姓过年必不可少,是过年的最标志性的食物,那时,人们把谁家蒸的馒头多少,看作是贫富的一个象征。
蒸馒头,首先要磨面。一进腊月,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先把小麦筛簸干净,然后用湿布把小麦施点水,就开始磨面。那时候,磨面可是老百姓们的一个大工程啊,不是像现在到粮油店里买两袋了事,上世纪50、60年代那可得老早排队,因为整个村里没有几个磨坊,用石磨磨面,轮到自家了那要全家老小齐上阵,有推磨的,有拉磨的,可以说是千军万马、浩浩荡荡,藯为壮观。每家磨面,少则一天,大户人家两天霞不来,黑家白天连轴转。
我记得,轮到我家磨面时,我们全家出动,有推的,有拉的,母亲管收面、箩面。小麦要磨成面粉,那是要三烂的,一烂箩出面来后,再磨第二烂,第三烂,直到麸子里没面了才算完成了。
面磨好了,就开始发面,用大酵母发,这个活基本上都是有我母亲做,父亲当帮手,一发就是两三盆,放到炕头上,盖上棉被子,让它长,什么时候面起了,什么时候就开始就面、和面、揉面。这可是是个力气活,累活,父母不怕累,一和就是一大盆,面揉成面团,就用擀面杖压,压得时间越长面越熟越白越筋道。这时候就开始揉馍馍,每个馍馍少的也要揉三四十下,有时揉得大汗淋漓,揉的馍馍又光又白。
馍馍揉好后,再放在炕头上长,父亲就开始点火添水烧锅。等馍馍长暄乎后,开始上锅蒸(那时,每家都是大锅台,拉大风匣),大锅上放上两层篦子,每层放二十来个馍馍,盖上大锅帽(大锅帽是用稻草编的,家家户户都有,从集市上买的),开始蒸。先大火20来分钟,再小火10来分钟,馒头蒸好了,哈哈,又白、又大、又暄乎!闻着就好吃!这样要蒸三四锅哪。趁热乎,母亲手脚利索地赶紧給馍馍厾红(用红颜料,形状不一,有用大料角的,有用筷子的等),然后晾一下,放到大瓮里准备过年吃(那时白面少,平时是不能随便吃的)。
除了蒸馒头,家家户户还要蒸小兔、小狗、小鱼、小刺猬等,那都是为了喜庆。还要蒸些米馍馍、暄糕、年糕、渣滓饼子等。
[此贴子已经被盛唐于2015-2-11 10:50:38编辑过]